时间: 2025-05-06 20: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2:13
愁似浓云起,南楼听雁鸣。
关河劳健翮,风雨助哀声。
家远书难寄,衾寒梦不成。
芦花正萧瑟,云路漫垂情。
愁绪如浓厚的乌云般涌起,我在南楼上听到大雁的鸣叫。
关山河流使我疲惫不堪,风雨更是助长了我的哀伤。
远离家乡,书信难以寄达,寒冷的被褥使得我的梦境无法成形。
芦苇花正萧瑟,漫天的云雾让我心情更加沉重。
本诗中的“雁鸣”可引申至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大雁自古以来便是思乡的象征。诗人通过对雁鸣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的感受。
刘凤梧(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其诗风承袭传统,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
诗写于秋夜,正值秋天的深处,雨声萧瑟,诗人心中充满忧愁与思乡之情。此时正是农忙过后,诗人可能因离乡在外而感到孤独。
《秋夜雨声中闻雁》通过浓厚的秋夜氛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句“愁似浓云起”以浓云比喻愁绪,形象生动,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作者借南楼的高处,听到雁鸣声,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孤独与忧愁。大雁的飞翔与鸣叫在此时显得尤为凄凉,给人一种“关河劳健翮”的疲惫感,表达了对离乡生活的无奈和对故土的思念。
后两句则通过对家远书难寄和衾寒梦不成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情感。远离家乡,书信难以往来,使得情感更加无处寄托,寒冷的被褥又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孤寂。最后,诗人提到“芦花正萧瑟”,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哀伤,整个诗篇在自然景象的映衬下,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借助秋夜的雨声与雁鸣,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家的向往。
诗中“愁似浓云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兴奋
D. 无聊
“南楼听雁鸣”中的“南楼”有何象征意义?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D. 安宁
“家远书难寄”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A. 旅行愉快
B. 生活富裕
C. 思乡之苦
D. 心情愉快
与《静夜思》相比,《秋夜雨声中闻雁》更加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情感的影响,通过雨声与雁鸣打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直接思念。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现情感,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