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春远行》

时间: 2025-05-07 07:07:23

诗句

稚子娇痴惯,牵襟欲别难。

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

回首愁家远,驱车怯暮寒。

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23

原文展示:

稚子娇痴惯,牵襟欲别难。
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
回首愁家远,驱车怯暮寒。
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

白话文翻译:

小孩天真而依恋,拉着衣襟不愿离去。
我内心因离别而烦乱,双袖湿透如同潮水。
回头望去,家乡远在天边,开车在暮色中感到寒意。
特别怜惜月光照在茅草屋前,深夜时分独自团聚。

注释: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
  • 娇痴:形容孩子天真无邪,依恋情深。
  • 牵襟:拉住衣襟,表示不舍。
  • 寸心:指心中的感受和情绪。
  • 历乱:经历的纷扰和心绪的混乱。
  • 汍澜:形容袖子湿透,像潮水一样。
  • :害怕、畏惧。
  • 剧怜:非常怜惜。
  • 团圞:团聚、团圆。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惦念,反映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月”作为思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凤梧,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初春时节,正是气候变化与离别相交织的时期,诗人可能在出行之际,感受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而写下了此诗。

诗歌鉴赏:

《初春远行》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诗。诗中通过对稚子不舍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离别时的苦涩。第一联以“稚子娇痴惯”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一种亲密的氛围,孩子的天真无邪与不舍之情令诗人内心愈加复杂。接着,诗人用“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双袖的潮湿象征着泪水与心中的波澜。

当诗人回首“愁家远”,不仅是对故乡的眷恋,更是对归属感的渴望。在“驱车怯暮寒”中,夜幕降临,寒意袭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孤独与凄凉。最后一句“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则是一种对月亮的感伤之情,月亮常常成为思乡的寄托,深夜的独处更是让人感到无尽的孤寂。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呈现了离别的痛苦、对家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子娇痴惯,牵襟欲别难:描绘孩子的依恋,表现出离别的艰难。
  2. 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内心的烦乱与外在的情绪同步,袖子如潮水般湿透。
  3. 回首愁家远,驱车怯暮寒:回头远望家乡,心中愁苦,车行在寒冷的傍晚。
  4. 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对茅屋前的月光感到怜惜,深夜里独自团聚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袖比作潮水,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 拟人:通过“牵襟”表现孩子的情感,赋予其人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和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思念,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稚子:象征着纯真与依恋。
  2. :象征着归属与温暖。
  3. :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4. :象征着离别后的心境与环境的冷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稚子”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年幼的孩子
    C. 诗人本人
    D. 朋友

  2. 诗中“回首愁家远”表达的情感是: A. 高兴
    B. 愤怒
    C. 思念
    D. 疲倦

  3. “双袖为汍澜”中“汍澜”指的是: A. 干燥
    B. 潮湿
    C. 明亮
    D. 温暖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刘凤梧的《初春远行》更倾向于表现离别时的情感细腻,而杜甫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奈。两者都运用了“月”作为思乡的象征,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大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倪巨济夏夜二首 其二 次韵倪巨济夏夜二首 其一 谢人寄小胡孙 李少愚母挽诗 题王充道清芬亭亭前瑞香花数百本 泰兴道中 送沩山显化士往印经 赠赵伯鱼 登赤壁矶 题湖南清绝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滦京 卝字旁的字 风尘之志 包含蟹的词语有哪些 眉头不伸 韋字旁的字 济弱锄强 鼠字旁的字 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学 量出为入 反犬旁的字 戚宠 失晨鸡 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协赞 起死人肉白骨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