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23
稚子娇痴惯,牵襟欲别难。
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
回首愁家远,驱车怯暮寒。
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
小孩天真而依恋,拉着衣襟不愿离去。
我内心因离别而烦乱,双袖湿透如同潮水。
回头望去,家乡远在天边,开车在暮色中感到寒意。
特别怜惜月光照在茅草屋前,深夜时分独自团聚。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惦念,反映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月”作为思乡的象征。
作者介绍:刘凤梧,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初春时节,正是气候变化与离别相交织的时期,诗人可能在出行之际,感受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而写下了此诗。
《初春远行》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诗。诗中通过对稚子不舍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离别时的苦涩。第一联以“稚子娇痴惯”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一种亲密的氛围,孩子的天真无邪与不舍之情令诗人内心愈加复杂。接着,诗人用“寸心因历乱,双袖为汍澜”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双袖的潮湿象征着泪水与心中的波澜。
当诗人回首“愁家远”,不仅是对故乡的眷恋,更是对归属感的渴望。在“驱车怯暮寒”中,夜幕降临,寒意袭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孤独与凄凉。最后一句“剧怜茅店月,深夜独团圞”则是一种对月亮的感伤之情,月亮常常成为思乡的寄托,深夜的独处更是让人感到无尽的孤寂。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呈现了离别的痛苦、对家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思念,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稚子”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年幼的孩子
C. 诗人本人
D. 朋友
诗中“回首愁家远”表达的情感是:
A. 高兴
B. 愤怒
C. 思念
D. 疲倦
“双袖为汍澜”中“汍澜”指的是:
A. 干燥
B. 潮湿
C. 明亮
D. 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刘凤梧的《初春远行》更倾向于表现离别时的情感细腻,而杜甫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奈。两者都运用了“月”作为思乡的象征,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