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27
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我常常在竹轩里裁诗,有时思考到朝夕更替。写成的诗篇不敢称作珍贵之物,吟诵时的苦涩就像山岭上的猿猴。迷恋诗情时常会羞愧于花月之夜,愁绪总是寄托在离别的灵魂里。请你在寒烛旁翻开卷轴,优美的诗句时常传到画戟门。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风格清新俊逸,作品多涉及政治、人生、爱别离等主题。
本诗创作于杜牧与友人相聚时,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文学追求中的苦闷与思索。
这首诗体现出杜牧典雅而又略带忧伤的风格。开篇以“多为裁诗”引入,展示了作者在竹轩中潜心创作的情景,体现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接下来的“篇成敢道怀金璞”,则表现出杜牧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虽然写作的过程充满热情,但最终却未能达到他心中的理想境界。此处的金璞比喻深刻,既承载着对作品的期待,也透露出创作过程中的苦涩与挫折。
“迷兴每惭花月夕”一句,表现了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感到的羞愧,特别是在美好的时光中,愁绪更显得沉重。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寄语,表达了他希望在寒冷的夜晚,能通过诗句的传递与友人心灵相通的愿望。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创作的执着,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是一种深邃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感,体现了对友人情感的寄托。它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思考,也是对离别、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描绘。
杜牧的“竹轩”指的是什么地方?
“金璞”在诗中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岭猿”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