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发嘉州》

时间: 2025-05-02 22:40:56

诗句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

忽失峨眉枕席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0:56

原文展示:

初发嘉州 苏洵 〔宋代〕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托付船只快速航行千里,心中期待十年后回到京城。乌牛山下的水流如同箭一般迅疾。突然间,峨眉山仿佛从我的枕席间消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家托舟航:指诗人托付船只载送自己。
  • 心期:心中期待。
  • 京国: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
  • 乌牛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水如箭:形容水流非常迅疾。
  • 忽失:突然消失。
  • 峨眉:指峨眉山,位于四川,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主要是诗人对旅途和未来的期待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雄浑,议论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离开嘉州(今四川乐山)前往京城时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京城的复杂情感。首句“家托舟航千里速”,诗人托付船只快速航行,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急切期待。次句“心期京国十年还”,则进一步明确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和希望。后两句“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的迅疾和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以及离别时的突然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家托舟航千里速”,诗人托付船只快速航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急切期待。
  • 次句“心期京国十年还”,诗人心中期待十年后回到京城,展现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和希望。
  • 第三句“乌牛山下水如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的迅疾。
  • 末句“忽失峨眉枕席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以及离别时的突然和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如箭”比喻水流迅疾,形象生动。
  • 拟人:“忽失峨眉枕席间”赋予峨眉山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家乡的留恋。诗人通过旅途的迅疾和离别的突然,展现了他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航:象征旅途和未来的方向。
  • 水如箭:象征旅途的迅疾和时间的流逝。
  • 峨眉:象征家乡和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期京国十年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留恋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旅途的恐惧 D. 对过去的怀念

  2. “乌牛山下水如箭”中的“水如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忽失峨眉枕席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留恋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旅途的恐惧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苏洵的《初发嘉州》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留恋,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集》:收录了苏洵的全部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河复(并叙) 纵笔三首 其一 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其三 孔周翰尝令仙源中秋以事留东武时陈君荣右王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古意 种德亭(并叙) 夜行观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发百中 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讨奸 临文不讳 黍字旁的字 贫穷潦倒 文人相轻 强劲 心照神交 屴崱 示字旁的字 高天厚地 月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倩女离魂 己字旁的字 包含铜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