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24
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听讲明日子翚司业有诗因次韵
邓文原
咫尺天颜仰照临,
缉熙盛事见方今。
上林花接南薰早,
流水春函太液深。
寒士简编穷皓首,
野人芹曝抱丹心。
退朝欲草清平颂,
散作成均木铎音。
在这近在咫尺的天颜下,我仰望着光辉的照耀;
今天盛大的盛典让我倍感兴盛。
上林苑的花朵早已迎接南方的春风,
而春水流淌,深藏于太液池。
寒士苦读,直到白发苍苍,
乡野之人也在田间焚烧芹菜,抱有赤子之心。
退朝后我想要吟诵清平之颂,
让它化作成均殿上的钟声。
邓文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朝廷盛事,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兴盛的欣喜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邓文原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开篇以“咫尺天颜”引入,表达了一种仰望权威的敬畏之情,随之而来的“缉熙盛事见方今”则体现了对当下盛世的感慨,表现出对国家繁荣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上林花接南薰早”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的“流水春函太液深”则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流动的水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变化。
后面的句子则展现了作者对寒士和野人的同情与理解,反映出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最后,退朝后吟诵清平颂,意在传达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最终化作成均木铎音,象征着教育与文化的传播。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咫尺天颜”中的“咫尺”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上林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