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支提禅寺》

时间: 2025-05-05 09:40:06

诗句

石龛金佛一千身,不到支提孰识真。

仿佛钟声鸣翠阜,晶荧灯焰下苍旻。

平生梦想烟霞际,今日来游鬓发新。

踏破禅林秋月皎,水云间淡入精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06

原文展示

石龛金佛一千身,不到支提孰识真。
仿佛钟声鸣翠阜,晶荧灯焰下苍旻。
平生梦想烟霞际,今日来游鬓发新。
踏破禅林秋月皎,水云间淡入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支提禅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心灵感受。诗中提到,石龛里供奉着一千尊金佛,但若不亲身到支提寺,谁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呢?仿佛在翠绿的山丘上,钟声轻轻响起,晶莹的烛光在苍茫的天空下闪烁。诗人一生都梦想着能在烟霞缭绕的地方游玩,如今终于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新鲜的感受。踏入禅林,明亮的秋月洒在大地上,水云之间,悠然自得,心境渐渐融入自然。

注释

  • 石龛:指的是供奉佛像的石制佛龛。
  • 金佛:指的是用金色材料制成的佛像。
  • 支提:支提禅寺,位于中国,是著名的禅宗寺庙。
  • 钟声:指寺庙的钟声,具有宗教和文化的象征。
  • 晶荧:形容灯光清亮、闪烁。
  • 鬓发新:指诗人经过时间洗礼,心境焕然一新。
  • 踏破:意为走过、踏足。
  • 禅林:指寺庙周围的林木,象征宁静的修行环境。
  • 水云:指水面和云影,意象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颐,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佛教及人生哲理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支提禅寺》创作于高颐游览支提寺时,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与推崇,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支提禅寺为背景,通过对佛像、钟声、灯焰、秋月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宗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石龛金佛一千身”引入主题,暗示佛教文化的丰厚与博大,但随即以“不到支提孰识真”提醒读者,真正的理解需要亲身体验。接下来的描写中,钟声与灯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归属。诗人在“平生梦想烟霞际”中,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终在“今日来游鬓发新”中,彰显了他此行的自我更新与心灵的升华。最后两句以“踏破禅林秋月皎”结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融合,水云之间的淡然使得他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邃而宁静。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个人内心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龛金佛一千身:描绘了寺院内供奉的佛像数量之多,象征着佛教的普及与信仰的力量。
  2. 不到支提孰识真:强调只有亲自到访,才能真正领悟佛教的真谛,体现了体验的重要性。
  3. 仿佛钟声鸣翠阜:钟声如同远方的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传达出禅宗的意境。
  4. 晶荧灯焰下苍旻:灯光照亮下的夜空,象征着智慧与启迪,反映了内心的光明。
  5. 平生梦想烟霞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烟霞象征着美好的境界。
  6. 今日来游鬓发新:此行带来的心灵感受使他焕然一新,寓意人生的不断变化与成长。
  7. 踏破禅林秋月皎:描绘了秋月的清朗,踏入禅林的宁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8. 水云间淡入精神:水与云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诗人的精神也在此境中得到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仿佛钟声鸣翠阜”,将钟声与山丘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感觉。
  • 对仗:例如“水云间淡入精神”与“踏破禅林秋月皎”,对称而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支提禅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灵魂的探索,展现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追寻宁静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佛:象征信仰与智慧的光明。
  • 钟声: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呼唤。
  • 秋月:象征清澈与宁静的心境。
  • 水云:象征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 A) 灵隐寺
    • B) 支提寺
    • C) 少林寺
    • D) 普陀寺
  2.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心灵的宁静?

    • A) 金佛
    • B) 钟声
    • C) 秋月
    • D) 水云

答案

  1. B) 支提寺
  2. B) 宋代
  3. C) 秋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 苏轼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题西林壁》(苏轼)与《支提禅寺》在主题上都涉及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高颐则更加强调佛教文化的内涵和个人的内心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背景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的风格、主题及表达技巧进行深入分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御命归乡,蒙赐锦衣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 寄舍弟承裕员外 题景祥院 访建阳马驿僧亚齐 万寿寺牡丹 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饯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发 启召 珍瑞 高字旁的字 包含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孱的词语有哪些 朝乾夕愓 鬼字旁的字 材茂行洁 街头巷口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抟沙嚼蜡 邪障 麥字旁的字 临军对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