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51
瘠甚都昌境,民无晚种田。
乐输虽欲速,乞籴最堪怜。
帅阃施长技,王人改旧弦。
本原谁任责,阴德至今传。
这片都昌的土地极为贫瘠,百姓连秋天的农田都无法耕种。虽然乐意奉献却又急于求成,乞求粮食最让人心痛。指挥者(官员)施展长久的手段,王者却改变了旧有的法则。究竟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阴德的影响至今仍在流传。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诗歌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多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首诗产生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尤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日益严重。诗人以对民生的关切为出发点,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现状的批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社会的困境,展现出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开篇的“瘠甚都昌境”直接点出土地的贫瘠,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存的巨大影响。接着“民无晚种田”更是揭示了百姓的无奈,无法进行秋收,生活困顿。
“乐输虽欲速,乞籴最堪怜”一联,表现出百姓虽然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却又因急于求成而不得不乞求粮食,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求生的艰难。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帅阃施长技,王人改旧弦”,展现了当权者对百姓的忽视与无能,甚至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原有的法则,导致民众的苦难加重。最后两句“本原谁任责,阴德至今传”,带有反思的意味,质疑责任归属,同时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阴德的长久影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权者的深刻不满,揭示了农民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反映出诗人对历史责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中提到的“都昌”是哪个省的地名?
“乞籴”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关注的是?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曹彦约的诗更注重对统治者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个体困境的关怀。两者都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视角不同,表现手法上也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