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郎之官房陵作五言唐律两章送之 其二》

时间: 2025-04-25 23:55:21

诗句

制阃今梁栋,霜台昔范模。

近书先问汝,远念早宽吾。

众论宜迁木,官常合守株。

房陵有佳处,稳稳问征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5:21

原文展示

制阃今梁栋,霜台昔范模。
近书先问汝,远念早宽吾。
众论宜迁木,官常合守株。
房陵有佳处,稳稳问征涂。

白话文翻译

今朝我在此建造门阀,想起往昔的标准模范。
最近的书信中我先问你,远方的思念也要早早放宽心。
大家都建议迁移树木,官府却总是守着原地不动。
房陵的确是个好地方,稳妥地询问征途的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的框架。
  • 梁栋:指房屋的主要支撑结构。
  • 霜台:古代建筑的名称,象征着高洁和标准。
  • :信件。
  • 问汝:询问你。
  • 迁木:迁移树木,借指变动或迁徙。
  • 守株:比喻固守原地,不去追求变化。
  • 房陵:地名,象征美好之地。
  • 征涂:旅途的方向。

典故解析:

  • “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比喻固守某个地方而不去追求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友人的赠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与对现状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与迁徙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盼。开头两句提到“今梁栋”和“昔范模”,用建筑的比喻来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暗示当代人的责任与过去的教诲。随后,“近书先问汝”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传达出深厚的友情。

在中间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众论宜迁木”,反映出社会对变革的期待。然而,“官常合守株”则揭示了官府的不作为,表现出对当权者的无奈和批判。最后一句“稳稳问征涂”则透出一种希望,尽管现实困扰,但仍然对未来充满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劝勉,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制阃今梁栋:现在建造的门框和梁栋,暗示着当今社会的结构。
  2. 霜台昔范模:回忆过去的标准,强调了与历史的对比。
  3. 近书先问汝:最近的书信中首先询问你,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4. 远念早宽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早日放宽心情。
  5. 众论宜迁木:大家都在讨论迁移树木,暗示对变动的渴望。
  6. 官常合守株:官府固守原地,不愿意改变。
  7. 房陵有佳处:房陵是个好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8. 稳稳问征涂:稳妥地询问前行的方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建筑比作人生的结构,反映出社会的现状。
  • 对仗:如“近书”和“远念”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题材涉及友谊、变迁与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家与归属感。
  • 霜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标准。
  • 房陵: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与理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台”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标准
    • C. 友谊
  2. “众论宜迁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变革的渴望
    • B. 对安稳的追求
    • C. 对未来的恐惧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友谊与关心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与思考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深厚;而曹彦约的作品则结合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 早入谏院二首 蜀中赏海棠 驾部郑郎中三十八丈尹贰东周荣加金紫谷以末派…因贺送 代秋扇词 省中偶作 自适 多情 石城 献制诰杨舍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两的词语有哪些 名噪一时 鱼沉雁落 口字旁的字 清约 犬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山资 歹字旁的字 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习若自然 分好 两点水的字 咬音咂字 包含穷的成语 危如朝露 咸韶 太上皇帝 荆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