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58:35
人间何向不盐梅,江海元从蚁穴开。
列戟门庭扫踪迹,只应飞矢亦潜来。
在世间哪里没有盐梅的味道呢?江海的水流都是从小小的蚁穴中始发的。
在门庭上列着戟,扫去往来的痕迹,想必那飞来的箭矢也是潜藏而至的。
“蚁穴开”是一个比喻,借用自然界的力量,表现出微小事物的影响力,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不起眼事物的重视;“列戟门庭”则可能与古代守卫和防备的文化背景相关,表达出一种警觉的状态。
邹浩,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活跃于北宋时期,作品多聚焦于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的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创作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琐事的深刻观察。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独特的比喻,展示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与宏大事物之间的联系。开篇以“人间何向不盐梅”引入,令人联想到生活的普遍性与广泛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接着“江海元从蚁穴开”则将微小之物与浩瀚之景联系起来,强调了小事物的潜在力量和影响力,这一意象引人深思。
此外,诗中“列戟门庭扫踪迹”则传达出一种警惕与防备的心理,似乎在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与察觉。而最后一句“只应飞矢亦潜来”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暗示着潜在的危险与机遇,给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与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盐梅”象征什么?
“江海元从蚁穴开”是强调什么?
“列戟门庭扫踪迹”中的“戟”象征什么?
邹浩的《参寥示简元规诗用其韵寄之》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邹浩更侧重于微小事物的影响,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