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7:42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伍员奔赴吴国的那一天,苍天已然来到水边。
他弯弓射向楚国的使者,解下剑与渔人交谈。
他抉目观望着亡国的景象,鞭打着尸体失去了旧臣的踪影。
即便如此,夜间的涛声依旧愤怒,江河来往频繁不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和人事,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宣州杂诗二十首》是梅尧臣在宣州任职期间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伍子胥的缅怀,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孝子的崇尚。
这首诗以伍子胥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借用他奔赴吴国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缅怀。诗中四句,前两句描绘了伍子胥的壮志与行动,后两句则充满了对亡国的惋惜与对旧臣的追忆。通过“弯弓射楚使”的豪情,展现了伍子胥报仇的决心,然而随之而来的“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则让人感受到深重的悲痛和无奈,历史的残酷让英雄也显得无能为力。
诗中“夜涛怒,来往百川频”更是用自然景象反映出个人情感的激荡,象征着对历史的沉重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来看,诗歌在表达对英雄的敬仰的同时,亦流露出对历史无情的哀叹,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伍子胥的回顾,反映出对国家兴亡、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忠诚、勇气与无奈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伍员奔赴哪个国家?
A. 魏国
B. 吴国
C. 楚国
“抉目观亡国”中的“抉目”意指?
A. 决心
B. 悲痛
C. 仇恨
诗中“夜涛怒”表达的是?
A. 平静
B. 激动与愤怒
C.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