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4:44
《秀叔头虱》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吾儿久失恃,发括仍少栉。
曾谁具汤沐,正尔多虮虱。
变黑居其元,怀絮宅非吉。
蒸如蚁乱缘,聚若蚕初出。
鬓搔剧蓬葆,何暇嗜梨栗。
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
我儿久未得到呵护,头发蓬乱仍未梳理。
曾几何人给他洗澡,结果只得虮虱成群。
头发变黑是其本色,怀有虱子并非吉兆。
虱子如蚂蚁般纷乱,聚集得如同蚕刚出壳。
鬓发搔得像蓬草,哪有时间去嗜爱梨和栗子。
剪除虱子确实不难,但这恶习却累及形体。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描述的虱子和乱发可视为对家庭琐事的隐喻,展现出父母对孩子健康的关心,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无奈与感慨。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琐事,展现生活的细腻与真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的家庭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尤其是对身体健康的忧虑。诗中通过对“虱子”的描写,反映出家庭琐事对生活的影响。
《秀叔头虱》通过对头虱的描写,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琐碎和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诗人以一种幽默而又略显无奈的口吻,揭示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难以忽视的小问题。开篇就以“吾儿久失恃,发括仍少栉”引入,表达了对儿子疏于照顾的自责和心痛。接下来的两句“曾谁具汤沐,正尔多虮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
诗中“蒸如蚁乱缘,聚若蚕初出”形象地描绘了虱子的繁殖状态,生动且形象,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再到“鬓搔剧蓬葆,何暇嗜梨栗”,则是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感慨,父亲因忧虑而无暇顾及其他的细腻情感。最后一句“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则是对生活中问题解决的无奈,虽然清理虱子并不困难,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却深深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父爱的深沉与无奈,充满生活的真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头虱,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无奈,从而引发对家庭琐事的反思,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腻与真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虮虱”指的是什么?
A. 虱子
B. 虫子
C. 蚂蚁
D. 蚕
“何暇嗜梨栗”中的“嗜”字意为?
A. 吃
B. 喜欢
C. 爱好
D. 忘记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孩子健康的关注?
A. 水
B. 虱子
C. 山
D. 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梅尧臣的《秀叔头虱》更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对家庭琐事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无奈,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