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28:36
汉中在昔称梁州,地腴壤活人烟稠。
稻畦连陂翠相属,花树绕屋香不收。
年年二月春风尾,户户浇花压醪子。
长裙阔袖低盖头,首饰金翘竞奢侈。
自从铁骑落武休,胜事扫迹随江流。
道傍人荒鸟灭没,独有梨花伴寒食。
君不见当年劫火然,携老扶幼奔南山。
又不见拗项桥边事,七八千兵同日死。
死则义魄犹有归,存则偷生漫如此。
三人共,一碗灯,通夜纺绩衣鬅鬙。
八口同,半间屋,煮{左米右勾}椎冰常不足。
家粮一石五券钱,一半入口一半官。
男担军装出边边去,女荷畚锸填濠还。
梁山奕奕水汤汤,知他风几玉节郎。
昨日汉川过,香气夹道花成行。
还挝青鼍鼓,复拥白鹊旗,帐犀殿后车鸱。
营中闻之暖挟纩,尽道节制吾父师。
东军本皆孝顺儿,好在良牧绥牧之。
太清鱼不蕃,太缓琴不理。
师中有吉当自求,度外无功更谁喜。
秋风淅淅吹芙蓉,山童唤我歌汉中。
中欲歌兮何,为语前途胡秘阁,莫使兵贫复如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28:36
汉中在昔称梁州,地腴壤活人烟稠。稻畦连陂翠相属,花树绕屋香不收。年年二月春风尾,户户浇花压醪子。长裙阔袖低盖头,首饰金翘竞奢侈。自从铁骑落武休,胜事扫迹随江流。道傍人荒鸟灭没,独有梨花伴寒食。君不见当年劫火然,携老扶幼奔南山。又不见拗项桥边事,七八千兵同日死。死则义魄犹有归,存则偷生漫如此。三人共,一碗灯,通夜纺绩衣鬅鬙。八口同,半间屋,煮左米右勾椎冰常不足。家粮一石五券钱,一半入口一半官。男担军装出边边去,女荷畚锸填濠还。梁山奕奕水汤汤,知他风几玉节郎。昨日汉川过,香气夹道花成行。还挝青鼍鼓,复拥白鹊旗,帐犀殿后车鸱。营中闻之暖挟纩,尽道节制吾父师。东军本皆孝顺儿,好在良牧绥牧之。太清鱼不蕃,太缓琴不理。师中有吉当自求,度外无功更谁喜。秋风淅淅吹芙蓉,山童唤我歌汉中。中欲歌兮何,为语前途胡秘阁,莫使兵贫复如昨。
汉中过去被称为梁州,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稻田连绵,翠绿相接,花树环绕屋舍,香气四溢。每年二月春风吹拂,家家户户浇花酿酒。妇女们穿着长裙阔袖,戴着低盖头,首饰金光闪闪,竞相奢侈。自从铁骑攻陷武休,往日的盛景随江流而去。路旁人烟稀少,鸟兽绝迹,只有梨花在寒食节陪伴。你不见当年战火连天,人们携老扶幼逃往南山。又不见拗项桥边,七八千士兵同日战死。战死者英魂犹存,生者却苟且偷生。三人共用一盏灯,整夜纺纱织布。八口之家挤在半间屋里,煮饭时常缺粮。家中粮食一石五券钱,一半自用一半交官。男子担军装出征边疆,女子背锸填壕。梁山巍峨,水势浩荡,不知风几玉节郎。昨日经过汉川,香气四溢,花成行。还敲青鼍鼓,挥白鹊旗,帐犀殿后车鸱。军中闻之,温暖如挟纩,都说节制吾父师。东军本皆孝顺儿,好在良牧绥牧之。太清鱼不蕃,太缓琴不理。师中有吉当自求,度外无功更谁喜。秋风淅淅吹芙蓉,山童唤我歌汉中。中欲歌兮何,为语前途胡秘阁,莫使兵贫复如昨。
作者介绍: 吴泳(生卒年不详),字泳之,宋代诗人。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汉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的苦难。诗中通过对汉中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首诗以汉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汉中昔日的繁华和战乱后的荒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稻畦连陂翠相属”、“花树绕屋香不收”等,生动地描绘了汉中的美景。同时,通过对战乱的描写,如“自从铁骑落武休,胜事扫迹随江流”,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的结尾,诗人呼吁和平,希望不再有战乱,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汉中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汉中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的苦难。诗的结尾,诗人呼吁和平,希望不再有战乱,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梁州”是指现在的哪个地区? A. 陕西汉中 B. 四川成都 C. 湖北武汉 D. 河南郑州
诗中提到的“铁骑落武休”是指什么事件? A. 敌军攻陷武休 B. 武休地区的丰收 C. 武休地区的节日 D. 武休地区的和平
诗中提到的“梨花伴寒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孤独 D. 宁静
诗中提到的“三人共,一碗灯”反映了什么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贫困 C. 热闹 D. 孤独
诗中提到的“东军本皆孝顺儿”表达了什么? A. 对东军的赞美 B. 对东军的批评 C. 对东军的同情 D. 对东军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