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6:39
澄湖楼畔梵王宫,
门外陂塘尽日风。
来访故人嗟未值,
绝怜秋色与谁同。
不遑将母君应叹,
始可言诗我未工。
须信梦多因境熟,
夜深犹在寺门东。
在澄清的湖边,梵王宫的楼阁矗立,
门外的池塘整日被风吹拂。
来访的故人叹息未能相见,
我对这秋天的景色,怜惜却无人与我同分享。
我无暇去向母亲倾诉我的感慨,
如今才可以说我的诗作还不够成熟。
梦境多因熟悉的环境而生,
夜深时我依然在寺庙的东门徘徊。
“梵王宫”出自佛教文化,象征着宁静与祥和;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对宗教的敬畏及心灵的寄托。
张镃,字仲明,号石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因未能与故人相聚而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与孤独的情怀。
《谒客不值夜梦见之》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人在澄湖边的梵王宫前,面对秋色,思念故人,情绪缠绵。诗的开头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澄湖与梵王宫的搭配,渲染出一种和谐而神圣的氛围。而“门外陂塘尽日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清秋的孤寂,微风拂面,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能相见故人的失落感,内心的惆怅愈加明显。“绝怜秋色与谁同”展现了诗人对秋色的怜惜,同时也暗示了孤独的无奈,这种孤独感在自然的美丽衬托下愈加显得深沉。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对母亲的叹息,显示出对家庭的牵挂与关心。最后两句则将思绪拉回到现实,表示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强调了梦境因环境而生,令人感到梦与现实之间的交织与迷茫。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感悟,情感真挚而含蓄,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情感。诗人以自然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深邃的哲思。
诗中“澄湖”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湖泊
C. 海洋
诗人对故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失落
B. 高兴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母君”是指谁?
A. 朋友
B. 母亲
C. 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