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集张幼于曲水草堂》

时间: 2025-04-27 15:39:33

诗句

虚亭来爽气,秋色满疏篱。

楚客纫兰佩,吴姬唱竹枝。

假山遥对户,曲水暗通池。

不负登高兴,浑忘故国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9:33

原文展示:

虚亭来爽气,秋色满疏篱。
楚客纫兰佩,吴姬唱竹枝。
假山遥对户,曲水暗通池。
不负登高兴,浑忘故国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致,清爽的气息从虚亭飘来,秋色洒满了稀疏的篱笆。楚地的客人佩戴着兰花的饰物,吴地的女子在唱着竹枝曲。远处的假山与窗户遥遥相对,曲水静静地流向池塘。登高的兴致尽情挥洒,几乎忘却了对故国的思念。

注释:

  • 虚亭:指的是空灵的亭子,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 楚客:指楚国的客人,通常代表一种风雅的身世。
  • 纫兰佩:佩戴兰花的饰物,象征高雅。
  • 吴姬:指吴国的女子,常与歌唱相关。
  • 竹枝:一种民谣,具有地方特色。
  • 假山:人造的山石,常用于园林景观。
  • 曲水:蜿蜒流动的小河,象征灵动和幽雅。
  • 登高兴:指登高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典故解析:

  • 楚客与吴姬:楚与吴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二者的文化和风俗各有千秋,诗中提到的楚客和吴姬,代表了南方的文人雅士与女子的美好形象,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交游风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熥,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九日集张幼于曲水草堂》是在重阳节期间的聚会中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聚,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色与人文气息。开头两句“虚亭来爽气,秋色满疏篱”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仿佛我们也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淡淡的秋意。接下来的“楚客纫兰佩,吴姬唱竹枝”则引入了人文景观,既有楚地客人的高雅风范,也有吴地女子的柔美歌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假山遥对户,曲水暗通池”则将视线引向更宽广的自然景观,假山和曲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悠闲、恬淡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不负登高兴,浑忘故国思”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美好的环境中,诗人无暇顾及对故国的思念,尽情享受眼前的快乐。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乡的淡淡思念。诗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自然之美,使得这首诗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亭来爽气”:描述亭子带来的清新空气,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秋色满疏篱”:秋天的景色映衬在稀疏的篱笆上,突出秋的宁静美。
    • “楚客纫兰佩”:楚地的客人佩戴兰花饰物,彰显文人的高雅与品位。
    • “吴姬唱竹枝”:吴地的女子在演唱竹枝曲,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性。
    • “假山遥对户”:假山远处与窗户相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曲水暗通池”:曲水流向池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不负登高兴”:尽情享受登高带来的快乐。
    • “浑忘故国思”:在美景中淡忘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虚亭”与“爽气”,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清新的感觉。
    • 对仗:每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秋色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国的淡淡思念,体现了“身在此山中”的愉悦与“心系故国”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 虚亭:象征清新、宁静的环境。
  • 秋色:代表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楚客与吴姬:体现文人雅士的交游与文化的交流。
  • 假山与曲水: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客”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客人?

    • A. 魏国
    • B. 楚国
    • C. 齐国
  2. “吴姬唱竹枝”中的“竹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舞蹈
    • B. 一种民谣
    • C. 一种乐器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楚国
  2. B. 一种民谣
  3.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九日集张幼于曲水草堂》均描绘自然景观,但李白的诗歌更具豪放之气,而徐熥则更加细腻、内敛。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甲午中秋用东坡韵 水调歌头 立秋前一日述怀柬许岂凡 水调歌头·云海之歌,写于黄山 水调歌头 赵舍人又写日本国人词,索和其韵 水调歌头 其二 贺新居 水调歌头 送原白北上 水调歌头 其四 冒大风渡沙子 水调歌头 甲辰春节过海粟翁,喜其健康全复,赋此博笑 水调歌头 杨仲子六十,再用香宋韵 水调歌头 送吕宪副之云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亅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含笑入地 率溥 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举措必当 提手旁的字 汪洋大肆 包含教的成语 解愁 龙龈 包含净的成语 草字头的字 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解书 走风 赤字旁的字 神哗鬼叫 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