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00
瀛洲官阁帝城东,一望燕山感慨同。
易水寒生人别处,渔阳秋在雁声中。
胡笳怨彻长榆月,画角吹残落木风。
我自感君歌出塞,相过非为菊花丛。
在瀛洲的官阁东边,我一眼望去,燕山的景色让我心生感慨。
易水寒冷,人们已经在别的地方分离,渔阳的秋天正伴随着雁声传来。
胡笳的哀怨在长榆树下的月光中回荡,画角的悲响伴随着落木的秋风。
我自感受到你那出塞的歌声,我们的相遇并不是为了菊花丛中的欢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云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别离的不舍,同时结合了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乐器音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瀛洲官阁”和“燕山”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暗示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然而,随之而来的“易水寒生人别处”则转入对别离的感慨,易水的寒冷象征着离别时的心痛。接下来的描写“渔阳秋在雁声中”,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诗中使用了胡笳与画角的乐器,进一步增强了悲伤的情感,象征着离别的哀伤。最后一句的“我自感君歌出塞”,表明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云龙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别离”展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乐器声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易水”象征什么?
A. 理想
B. 离别
C. 幸福
“胡笳怨彻长榆月”中的“胡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庆
B. 思念
C. 惊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云龙的《九日集李公詹别署》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描绘了离别的感伤,但李云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音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意境,而王维则通过描写友人的旅途,展现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