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鼓子》

时间: 2025-05-07 08:58:15

诗句

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8:15

原文展示:

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白话文翻译:

柔软的枝条长达百尺,美丽的花萼包裹着千片叶子。不惜搭建高高的架子,只为引导你前来观赏。

注释:

  • 柔条:柔软的枝条。
  • 秀萼:美丽的花萼。
  • 包千叶:包裹着许多叶子。
  • 不惜:不吝惜,愿意付出。
  • 高架:高高的架子。
  • 相引接:引导前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通过描绘植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观赏者的邀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观赏某种植物时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植物的喜爱,并邀请他人一同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株植物的美丽景象,通过“柔条长百尺”和“秀萼包千叶”的描绘,展现了植物的壮观和美丽。后两句“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则表达了作者愿意付出努力,搭建高架,只为引导他人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观赏者的热情邀请,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分享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柔条长百尺”:描绘了植物枝条的柔软和长度,给人以壮观之感。
  2. “秀萼包千叶”:通过“秀萼”和“包千叶”的描绘,展现了植物花萼的美丽和叶子的繁多。
  3. “不惜作高架”:表达了作者愿意付出努力,搭建高架。
  4. “为君相引接”:表明搭建高架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赏者前来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柔条”和“秀萼”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植物的美丽。
  • 拟人:“为君相引接”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观赏者的热情邀请,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分享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柔条:柔软的枝条,象征着植物的柔美和生命力。
  • 秀萼:美丽的花萼,象征着植物的美丽和繁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柔条”指的是什么? A. 柔软的枝条 B. 柔软的花朵 C. 柔软的叶子
  2. 诗中的“秀萼”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萼 B. 美丽的花朵 C. 美丽的叶子
  3. 作者搭建高架的目的是什么? A. 为了自己观赏 B. 为了引导观赏者前来 C. 为了保护植物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鼓子》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观赏者的邀请,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查询

斗百花 紫菊 斗百花 昆山访亭林公园,谒刘改之墓 斗百花 题红薇老人百花长卷 三登乐(庆黄守·正月廿二) 三登乐 其一 三登乐 秋望 三登乐 三登乐 三登乐·注望晓山 三登乐·南北相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埋声晦迹 道路侧目 江河日下 百样玲珑 邑字旁的字 哀乐相生 自绝 弓字旁的字 榆瞑豆重 抚心自问 巾字旁的字 包含炎的成语 嶂崄 折文旁的字 妙语解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