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朴翁归盩厔》

时间: 2025-07-28 08:15:40

诗句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8:15:40

原文展示:

送张朴翁归盩厔 文同 〔宋代〕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

白话文翻译:

在山水曲折之处,那里都是肥沃的田地。 你离开了故乡,在这里选择了隐居的地方。 壮年时可以成就事业,在清明时代才崇尚贤能。 何时能再次得到朝廷的征召,那时我就不再说归隐了。

注释:

  • 山曲水曲处:指山水曲折、风景优美的地方。
  • 美田:肥沃的田地。
  • 夫君:对张朴翁的尊称。
  • 桑梓:指故乡。
  • 卜林泉:选择隐居的地方。
  • 壮岁:壮年时期。
  • 明时:清明时代。
  • 尚贤:崇尚贤能之士。
  • 何当:何时。
  • 再就诏:再次得到朝廷的征召。
  • 终焉:指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是文同送别友人张朴翁归隐之作,表达了对友人选择隐居的理解和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士大夫多有隐逸之风。张朴翁选择归隐,文同以此诗表达对其选择的尊重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首两句以山水之美映衬田园之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中间两句赞颂了张朴翁在壮年时能够立事,而在清明时代崇尚贤能,暗示了张朴翁的选择是明智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再次出仕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的尊重和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描绘了山水曲折之处,那里都是肥沃的田地,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2.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张朴翁离开了故乡,在这里选择了隐居的地方,表达了对其选择隐居的理解和尊重。
  3.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赞颂了张朴翁在壮年时能够立事,而在清明时代崇尚贤能,暗示了张朴翁的选择是明智的。
  4.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再次出仕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的尊重和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曲水曲处”比喻隐居之地的美好。
  • 对仗:“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选择隐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曲水曲处:描绘了山水曲折之处的美景。
  • 美田:象征着肥沃和富饶。
  • 桑梓:象征着故乡和家园。
  • 林泉:象征着隐居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夫君”指的是谁? A. 文同自己 B. 张朴翁 C. 其他友人 答案:B

  2. 诗中的“桑梓”指的是什么? A. 隐居之地 B. 故乡 C. 山水 答案:B

  3. 诗中的“壮岁可立事”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壮年时可以成就事业 B. 壮年时可以隐居 C. 壮年时可以游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和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文同的《送张朴翁归盩厔》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而文同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和御制上元观灯 和孙少述侯职方同燕席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 和孔平仲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和酬孙少述 和陈郎中 合酱作 汉阳泊舟 韩玉汝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化零为整 长缨 皿字底的字 名帖 月字旁的字 吉朔 胡吃海喝 辩口利舌 肝肠寸裂 百蔬 女字旁的字 心阵 包含蚨的词语有哪些 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贪滥无厌 包含吃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