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卧屏十八花·苣霜》

时间: 2025-08-07 17:55:55

诗句

密叶高丛傲岁寒,殷红腻绿映江干。

沉香亭畔无消息,赖有霜前秋牡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7:55:55

原文展示:

密叶高丛傲岁寒,殷红腻绿映江干。
沉香亭畔无消息,赖有霜前秋牡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严寒的岁月里,密密的绿叶傲然挺立,鲜红的花朵与浓绿的叶子交相辉映着江边的景色。在沉香亭旁却没有什么消息可言,唯有霜降之前的秋季牡丹依然绽放,给人带来一丝慰藉。

注释:

  • 密叶:指繁密的叶子,形容植物的茂盛。
  • 高丛:高大的灌木丛,指生长旺盛的植物。
  • 傲岁寒: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傲然挺立,表现出植物的生命力。
  • 殷红腻绿:殷红的花朵与油亮的绿色叶子,形容色彩鲜艳。
  • 映江干:映照在江边,描绘出江边的美丽景象。
  • 沉香亭:可能是一个风景名胜,亭子旁的环境宁静。
  • 无消息:没有任何动静或消息,暗示孤独的氛围。
  • 霜前秋牡丹:在霜降之前绽放的秋季牡丹,象征珍贵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维周,号雪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善于描绘植物的生机,具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密叶高丛”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严冬中的植物,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诗中“殷红腻绿”的色彩对比,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仿佛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沉香亭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诗意的孤独,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幽怨,尽管周围环境依然美丽,但心灵的孤寂却无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霜前秋牡丹”的意象,象征着在逆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歌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情感上引发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的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叶高丛傲岁寒:描绘了在寒冷的冬天,茂密的绿叶依然高高挺立,表现出植物的坚韧。
  2. 殷红腻绿映江干:鲜红的花朵与油亮的绿色叶子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边画面。
  3. 沉香亭畔无消息:在沉香亭旁却没有任何动静,暗示孤独的感觉。
  4. 赖有霜前秋牡丹:在霜降之前的秋季牡丹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的生长比作生命的坚韧,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殷红腻绿”,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用“傲”来形容植物,赋予了植物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尽管环境严酷,依然有生命的力量在抗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密叶:象征生命力与坚韧。
  • 殷红:代表热情与生机。
  • 霜前秋牡丹:象征珍贵与脆弱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植物在什么季节傲然挺立?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殷红腻绿”中,腻绿指的是什么?

    • A. 鲜花
    • B. 绿色的叶子
    • C. 江水
    • D. 空气
  3. 诗人为何在沉香亭旁感到“无消息”?

    • A. 因为天气寒冷
    • B. 因为缺少生机
    • C. 因为孤独
    • D. 因为没有朋友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题卧屏十八花·苣霜》更侧重于植物的描绘和生命的坚韧,而陆游的诗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诗社诸兄同游平谷 鹧鸪天 答长河 鹧鸪天 其十三 鹧鸪天(山行)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二 同前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读遗山词,偶拟其体 鹧鸪天 鹧鸪天 寄次侄莱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字头的字 大呼小叫 目不见睫 大字旁的字 奸回 耳刀旁的字 冷开头的成语 蜉蝣撼大树 阿谀谄佞 刎颈交 陵弱暴寡 包含傍的成语 尣字旁的字 鹰目 逸毫 行字旁的字 长揖不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