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元孟赴湖南漕属》

时间: 2025-05-02 18:39:16

诗句

君忽湘潭去,斜阳催马衔。

将无冲白发,正坐此青衫。

暑雨驱鱼婢,薰风入鲎帆。

南来衡岳雁,引领望书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16

原文展示:

送李元孟赴湖南漕属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君忽湘潭去,斜阳催马衔。
将无冲白发,正坐此青衫。
暑雨驱鱼婢,薰风入鲎帆。
南来衡岳雁,引领望书函。


白话文翻译:

你忽然要去湘潭,斜阳催促着马儿前行。
你将会白发苍苍,正坐在这青衫之中。
夏季的雨水驱走了水中的鱼婢,
温暖的风吹入了船帆。
南来的雁阵在天空中飞过,我引领着目光期待着书信的到来。


注释:

  1. :你,这里指李元孟。
  2. 湘潭:地名,位于湖南省。
  3. 斜阳:夕阳,指傍晚的太阳。
  4. 催马衔:催促马儿的意思,形容行程匆忙。
  5. 冲白发:白发苍苍,年纪增长。
  6. 青衫:青色的长衣,常用以形容书生或文人。
  7. 暑雨:夏天的雨。
  8. 鱼婢:水中的小鱼,形容水边的景象。
  9. 薰风:温暖的风,表示舒适的气候。
  10. 鲎帆:指船帆,鲎指的是一种海洋生物,可能用来形容船的形态。
  11. 衡岳雁:衡山和岳阳的雁,象征从南方飞来的雁阵。
  12. 书函:书信的函件,表示期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李元孟赴湖南的情境下,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李元孟赴湖南漕属》是葛立方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洋溢着浓厚的离愁别绪。诗的开头就以“君忽湘潭去”点明送别的主题,运用“斜阳”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开始。接着借用“将无冲白发”表现出对未来的感慨,似乎在预示着离别后岁月的无情。

诗的中段,作者用“暑雨驱鱼婢,薰风入鲎帆”描绘了一幅夏日水边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南来衡岳雁,引领望书函”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渴望能够收到来自南方的音信。这种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与艺术表现力。

整首诗情感细腻而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令人倍感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忽湘潭去:开篇直接引入李元孟将要离开的场景,突显送别的主题。
  2. 斜阳催马衔:通过斜阳催促马儿,渲染出一种急迫感,表明旅途在即。
  3. 将无冲白发:感慨时光流逝,年岁渐长,预示着离别后的思念。
  4. 正坐此青衫:表达了在此静坐时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5. 暑雨驱鱼婢:描绘夏日的雨水,生动地展现自然景象。
  6. 薰风入鲎帆:温暖的风吹拂,暗示着旅途的宁静与舒适。
  7. 南来衡岳雁:引入南飞的雁阵,象征着思念与期待。
  8. 引领望书函:期待书信的到来,进一步强调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阳催马衔”,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暑雨驱鱼婢”,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画面感。
  • 对仗:全诗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交融,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2. 青衫:代表书生情怀,寄托了作者的文人气质。
  3. 暑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4. 衡岳雁:南飞的雁象征着思念与期盼。

每个意象不仅承载了具体的自然景象,还蕴含了更深层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忽湘潭去”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李元孟
    C. 湘潭

  2. “斜阳催马衔”中的“斜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夕阳西下
    B. 早晨的阳光
    C. 正午的阳光

  3. 诗中提到的“衡岳雁”象征着什么? A. 友人的到来
    B. 对友人的思念
    C. 离别的伤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赠友人》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李白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豪情,与葛立方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 《赠友人》:白居易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人情冷暖,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的差异彰显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与探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奉送节使贤侯分帅谯军,兼简仲季 木兰花慢 龟溪寄张小山 木兰花慢 木棉 木兰花慢·正千门系柳 木兰花慢 敬题彊村丈手书词稿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泛舟夜归 木兰花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歺字旁的字 劳民动众 欢欣踊跃 豪杰英雄 外视 牙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蹈袭覆辙 措颜无地 魚字旁的字 著述等身 茫如 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常鳞凡介 余隙 包含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