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时间: 2025-05-07 08:49:50

诗句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

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

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50

原文展示: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作者: 高翥 〔宋代〕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
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
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幽的室内,我静静地坐着,感受着清冷的气息;又见西风吹来,给这异乡的居所增添了几分萧瑟。年纪渐长,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懒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随着亲疏而变化。
我向僧人借了地方,秋天已至,移植菊花,与佛分灯,夜里读书。
幽静的事情又让我陷入思考,去留之间究竟应当如何选择呢?


注释:

  • 萧然:形容安静、冷清的状态。
  • 清虚:指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了一种寂寞的气息。
  • 懒惰:指年老后对事物的无所谓。
  • 亲疏: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疏远。
  • 秋移菊:秋天时移植菊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 与佛分镫:与佛共享同一盏灯,象征着修行与读书的精神追求。
  • 幽事:指内心的思考与隐秘的事情。
  • 去留端的合何如:询问去留之间该如何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华,号极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表达对人生无常、自然美的感悟。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作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八月,作者在永定寺中写下,体现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沉思。诗中表现出年长后的懒惰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处境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歌鉴赏: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高翥对人生、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萧然一室坐清虚”描绘了一个清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随着“又见西风到客居”,西风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变迁,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

在“老去身心便懒惰”中,诗人直面衰老的现实,表现出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对生活懒散的自省。人际关系的“情意任亲疏”则反映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疏远变得不可避免。

第三句“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表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渴望与对知识的追求。在与僧人共享空间的同时,诗人也在与佛的智慧对话,寓意着他希望通过读书与修行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惑与思考,去留之间的选择成为了他内心的挣扎。这一切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示了高翥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内心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然一室坐清虚:描绘诗人独自坐在安静的房间中,心境清净如水。
  2. 又见西风到客居:西风的到来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增添了孤独的感受。
  3. 老去身心便懒惰:随着年纪增长,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懒散。
  4. 人来情意任亲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时间而变得疏远或亲近。
  5. 从僧借地秋移菊:借用僧人的地方种植菊花,象征着对生活的珍惜。
  6. 与佛分镫夜读书:与佛共享同一盏灯,寓意在修行中探寻智慧。
  7. 幽事复为行计夺:思考内心深处的事情,反复考虑去留的问题。
  8. 去留端的合何如:最终对生活选择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风”比喻为时间的流逝,传达出秋天的萧瑟感。
  • 拟人:将情感“任亲疏”赋予人性,表现人际关系的变化。
  • 对仗:如“去留端的合何如”,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人与人之间关系变迁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智慧追求的渴望。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暗示人生的无常。
  • 菊花: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幽事:代表内心的思考与隐秘的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佛与灯:象征智慧与知识的光明,代表修行与思考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酷热

  2. “老去身心便懒惰”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对生活的热情
    B. 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着什么? A. 忍耐与坚韧
    B. 美丽与短暂
    C. 暴力与冲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与人生的思索。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夜的描绘,传达思乡之情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八月旦日永定寺作》都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绪,而《八月旦日永定寺作》则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与个人的修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高翥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到澄江 踏莎行 其一 七夕 踏莎行 春草 踏莎行 题扇 踏莎行 踏莎行 为人题照 踏莎行 雪中山茶 踏莎行 送陈云铭之蕲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托宠 龙辀 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有裨益 虎字头的字 齐字旁的字 蹐地跼天 自言自语 包含千的词语有哪些 烽火四起 包含剟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舍旧谋新 出入起居 待势乘时 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唧唧咕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