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4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7:31
原文展示: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白话文翻译:
古人急于做官,总是选择那些安稳的职位。 宁愿成为赵魏的老臣,也不愿做滕薛的小官。 现在的人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 很少有人歌颂淇澳的美景,却有很多人歌颂伐檀的艰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与今人对待仕途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古人选择安稳的职位,宁愿做重臣也不愿做小官,而今人却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诗中“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一句,既表达了对高位重臣的向往,也隐含了对小官的轻视。而“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则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忽视美好事物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高位重臣的向往 B. 对小官的轻视 C. 对现实的满足 D. 对理想的放弃
诗中“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A. 对美好事物的忽视 B. 对艰辛劳作的赞美 C. 对现实社会的满足 D. 对理想境界的放弃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