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4:20
拾海错
作者:郝懿行 〔清代〕
大化何奫沦,泱漭无停止。
天地混沌日,沦海何时起。
一碧浑涵间,今有太古水。
潮汐割昏晓,如斯夫不已。
月满鱼脑盈,月晦蚌胎死。
渔父携筠篮,追随者稚子。
逐虾寻海舌,淘泥拾鸭嘴。
细不遗蟹奴,牵连及鱼婢。
生物供人用,造化意如此。
鲲鲸在其中,芥子须弥耳。
圆䆸时一望,磨青几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浩瀚与无尽,表达了宇宙的混沌和自然的规律。诗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与神秘,反思人类在其面前的渺小。诗中提到渔夫与孩子们的生活,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与珍宝。最后,诗人通过鲲鲸与芥子等意象,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诗中提到的鲲鲸是《庄子》中的典故,象征着浩大的生命与力量;芥子须弥则出自佛教,表示微小的事物中蕴含着巨大的宇宙意义,反映了诗人对小与大的哲学思考。
郝懿行,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活跃于清初。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
《拾海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海洋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拾海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大海的广袤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开篇的“大化何奫沦”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宇宙间的变化无常。接着,诗人描绘出“一碧浑涵间”的清澈海水,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美好。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渔夫与孩子们的生活,生动体现了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与位置。“生物供人用”一句,蕴含了自然的慷慨与人类的依赖,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后,诗人以“鲲鲸在其中,芥子须弥耳”作结,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暗示着即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在浩瀚宇宙中占据一席之地,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宇宙观。
整首诗以大海为背景,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宇宙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泱漭”是形容什么的?
A. 水面广阔
B. 山峰高耸
C. 风吹草动
D. 天空明亮
“渔父携筠篮”中的“筠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渔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鲲鲸”象征着什么?
A. 渺小
B. 力量与生命
C. 宁静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