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8:03:16

诗句

屈子平章荃蕙,荀卿区别芷槐。

志洁真饮露者,性恶似渐滫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3:16

原文展示:

屈子平章荃蕙,荀卿区别芷槐。
志洁真饮露者,性恶似渐滫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屈原与荀子的高洁与低贱之间的对比。屈原用荃草和蕙草比喻自己的清白,而荀子则用芷草和槐树表明自己的品质。志向高洁的人如同饮露而生,而那些本性不善的人则像渐渐流淌而来的污水。

注释:

  • 屈子:指屈原,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代表作《离骚》。
  • 平章:指的是条理分明,有条理地表达。
  • 荃蕙:荃草和蕙草都是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荀卿:指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
  • 芷槐:芷草和槐树象征较为平常的品德。
  • 志洁:指志向高洁。
  • 真饮露者:指那些真实追求清白的人。
  • 性恶似渐滫来:比喻那些内心本恶的人像污水一样逐渐流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静斋,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时期,诗人通过对屈原与荀子的对比,反映出自己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屈原与荀子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才的两面性与社会的复杂性。屈原以其高洁的品德和坚定的理想,成为了忠贞不屈的象征,而荀子则代表了世俗与现实的妥协。诗中使用了荃草、蕙草、芷草和槐树等植物意象,体现了人品的不同层次。诗人强调了志向的纯洁和真实追求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高洁是内心的坚守,而非表面的修饰。最后一句“性恶似渐滫来”则警示我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却内心卑劣的人。整首诗在清新脱俗的意象中透出一丝悲凉与警惕,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子平章荃蕙:屈原的品德如荃草和蕙草一样清白。
  • 荀卿区别芷槐:荀子的品德则显得平常,芷草和槐树是常见植物,象征较低的品德。
  • 志洁真饮露者:理想高洁之人如同饮露,象征自然纯洁。
  • 性恶似渐滫来:性情恶劣的人如同污水,渐渐流出,警惕内心的丑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屈原与荀子的对照,展现高洁与平庸的区别。
  • 比喻:用植物象征人品的高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比屈原和荀子的品德,探讨了高洁与卑劣的道德观,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影响与个人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荃草、蕙草:象征高洁、纯净的品德。
  • 芷草、槐树:象征平常、世俗的品德。
  • 露水:象征自然与真实的内心。
  • 污水:象征内心的卑劣与不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与荀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品德
    B. 身世
    C. 创作风格
    D. 学识

  2. 诗中“志洁真饮露者”所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追求名利的人
    B. 内心高洁的人
    C. 轻浮的人
    D. 只重外表的人

  3. 诗中提到的“性恶似渐滫来”暗示了什么?
    A. 内心的丑恶会显露出来
    B. 人的品德会随着时间变好
    C. 对自我修养毫无意义
    D. 人天生是善良的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荀子》 - 荀况

诗词对比:

  • 屈原的《离骚》刘克庄的《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其二》:两者均表现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屈原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道德与品德的选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天台陈勉卖痴呆四绝 盖公堂 会师东瓯漫成 吃黄芽菜作 盘山纪游 送王御史德辉西巡 元日雪 边将 送钱银台自考部之南都 粤秀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长水阔 曾母投杼 涨啮城郭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艸字旁的字 矜谅 了无所见 孤甥 矛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重赏甘饵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饬蛊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