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1:11
原文展示:
画舫何须载西子,青裙今幸拜东王。
佛谈非想色界色,天造玉皇香案香。
兴庆池边凝晓露,善和坊里借馀光。
行闻绮席开东省,飞鞚争驰御道黄。
白话文翻译:
画舫何必载着西施,今日我荣幸地向东王致敬。
佛教谈及的是无形的色界,天上造化的玉皇有着香案的香气。
兴庆池畔,晨露凝结,善和坊中,借着余晖。
行闻绮席已在东省打开,飞驰的马车争先恐后地驶向皇道。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象生动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之时,诗人通过对美丽的景象和历史典故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鉴赏:
《牡丹次韵 其二》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一种对美的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开篇以“画舫何须载西子”引出,借用西施的美丽,暗示当下的美丽不必依赖于历史的名人,而是自有其独特的风韵。接着,诗人转向佛教哲学,提及“非想色界色”,展现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在“兴庆池边凝晓露”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露珠凝结在草叶上,透出一丝清新和诗意。接下来的“善和坊里借馀光”则将视线转向市井生活,暗示着繁华与人情的交融。最后一句“飞鞚争驰御道黄”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描绘了马车奔腾的盛况,象征着权力、地位和繁荣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美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权力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代的是谁?
A. 王昭君
B. 西施
C. 貂蝉
D. 杨贵妃
“飞鞚争驰御道黄”中的“飞鞚”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船只
C. 骑马
D. 人力车
诗中提到的“善和坊”代表什么?
A. 宫殿
B. 市集
C. 花园
D. 道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