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5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8:18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
先皇志,公除法从真。
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
宿草俄封墓,柔蒲谩裹轮。
岂无南董氏,奋笔传名臣。
这首诗表达了对吴茂新的追悼与怀念。诗中提到先皇的志向,吴茂新在法制建设中忠心耿耿,成绩卓著。他在官场上如玉楼般璀璨,却也如铁壁般坚定,最终却被世俗所夺去。尽管他已去世,墓地上草木茂盛,似乎在诉说着他的丰功伟绩。诗人感叹,若有南董氏那样的人物,必定能将吴茂的新名声传扬开来。
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廷栋,号天池,晚号天池山人,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尤其以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浓厚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怀念。
吴茂新是当时著名的官员,因其政绩显著,受到先皇的器重。诗作是在他去世后写成,表达了诗人对吴茂新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思考。
刘克庄的《挽吴茂新侍郎三首》是一首借追悼之名,表达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怀和对逝者功绩的赞美之作。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采用了许多典故与比喻,使得情感层次分明。首联“先皇志,公除法从真”展现了吴茂新的忠诚与正直,紧接着的“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则对比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令人感慨万千。结尾的“岂无南董氏,奋笔传名臣”则表达了诗人对吴茂新名声的期待与对人才的渴望,意在激励后人。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吴茂新忠诚与正直的赞美,以及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追悼逝者,激励后人要继续追求理想与正义,展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铁壁夺全人”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可以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涉及到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多的是对逝者的追忆,而杜甫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通过以上的内容,对刘克庄的《挽吴茂新侍郎三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欣赏,希望能帮助读者在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