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杉寺》

时间: 2025-04-30 05:40:32

诗句

君恩报答果何如,手植松杉一万株。

溪足断边横略彴,峰头好处见浮屠。

凤书御墨藏飞白,龙吐山泉散作珠。

包帚祝尧同此类,刻崖大庆拟嵩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0:32

原文展示:

《万杉寺》
作者:史文卿 〔宋代〕

君恩报答果何如,
手植松杉一万株。
溪足断边横略彴,
峰头好处见浮屠。
凤书御墨藏飞白,
龙吐山泉散作珠。
包帚祝尧同此类,
刻崖大庆拟嵩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想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于是,亲手种下了万株松杉。在溪水旁边,柴禾堆放得杂乱无章,山峰的最高处可以看到浮屠的身影。凤书与御墨所留下的飞白字迹被珍藏,而龙吐出的山泉流淌成珠似的水滴。包帚与祝尧同类的事情,在这激情的场合中,刻在悬崖上的大庆,似乎也在呼应嵩山的宏伟。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恩:君主的恩德。
  • 报答:回报。
  • 手植:亲手种植。
  • 松杉:指松树和杉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浮屠:佛教寺庙的塔。
  • 凤书:凤的书法,象征高雅的书法。
  • 飞白:书法中的一种技法,指留白的部分。
  • 龙吐山泉:形容泉水清澈流畅。
  • 包帚:古代一种用工具清扫的行为,象征劳作。
  • 祝尧:指古代的尧帝,象征贤明的统治者。
  • 嵩呼:嵩山,象征高大和庄重。

典故解析:

  • :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尧帝,象征着仁政与理想的统治。
  • 浮屠龙泉:两者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神的升华和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文卿,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际,借助自然景观与个人劳动的结合来表达对国家与君主的忠诚与报答之情。


诗歌鉴赏:

《万杉寺》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辛勤劳动来表达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开篇以“君恩报答果何如”引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疑问与思考,紧接着“手植松杉一万株”,显示出诗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的决心与诚意。松杉作为长青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坚韧,诗中所种植的万株松杉,既是对君恩的回报,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溪足断边横略彴”展现出大自然的粗犷与野性,而“峰头好处见浮屠”则引入了宗教的元素,表达出对精神寄托的向往。诗人将自然与宗教结合,形成了生动而富有层次的意境。

通过“凤书御墨藏飞白”和“龙吐山泉散作珠”的描写,诗人将书法艺术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展现了文化的深厚积淀。此外,诗中提到的“包帚祝尧同此类,刻崖大庆拟嵩呼”,则将个人的努力与历史的伟大连接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延续与文化自信。

整首诗在结构上环环相扣,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恩德的感激,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恩报答果何如:直接提出问题,表达对君主恩德的思考。
  • 手植松杉一万株:通过亲手种植来表达对恩德的回报,象征着长久的忠诚。
  • 溪足断边横略彴: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荒凉和艰苦的景象。
  • 峰头好处见浮屠:在自然景观中引入宗教元素,象征精神寄托。
  • 凤书御墨藏飞白:书法美学的呈现,代表文化的传承。
  • 龙吐山泉散作珠:自然的美妙与清澈,象征生命的活力。
  • 包帚祝尧同此类:将个人努力与历史伟人相提并论。
  • 刻崖大庆拟嵩呼:通过刻石的方式来传承文化与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杉比作对君恩的回报。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松杉、浮屠、龙泉等都是象征意义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与回报,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文化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杉:象征长寿、坚韧与忠诚。
  • 溪水与浮屠:自然与宗教的结合,展现心灵的寄托。
  • 凤书与龙泉:文化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艺术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杉”象征什么?
    A. 短暂
    B. 长寿与坚韧
    C. 美丽

  2. “包帚祝尧同此类”中的“尧”象征什么?
    A. 个人
    B. 仁政与贤明的统治者
    C. 战争

  3.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君恩的回报?
    A. 口头感谢
    B. 手植松杉
    C. 写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友人》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万杉寺》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君主的感激。史文卿的诗通过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展现了个人的责任感;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

这些书籍将提供更深入的文学背景和诗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万杉寺》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强氏母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四 璚台曲 杨妃袜 昭君曲 王孝子祥 毛女 春侠杂词十二首 贞妇词 与客登望海楼(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成的成语 悬定 豁冥 包含渡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幺字旁的字 市价不二 十字旁的字 包含并的成语 火树琪花 可望不可即 束带矜庄 包含童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梜匕 累世通家 辰字旁的字 謏闻浅说 诊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