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3:24
更漏子
作者: 刘嗣绾 〔清代〕
甃云轻,檐雨细。
一碧洗桐天气。
摊竹几,坐茶坪。
嫩凉衣上生。
蛩吟院,乌啼馆。
秋梦比秋更远。
听漏点,和砧声。
背灯愁到明。
轻柔的云,细细的檐雨,
碧空洗净了桐树的天气。
我在竹几旁,坐在茶坪上,
清凉的衣衫上有露珠滋生。
院子里虫声低吟,馆中乌鸦啼叫,
秋天的梦比秋天更遥远。
听着滴漏的水声,和着砧声,
背对着灯光愁苦直到天明。
作者介绍:刘嗣绾,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怀和内心的孤独。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思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秋夜。开篇的“甃云轻,檐雨细”,以轻柔的云彩和细腻的雨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自己坐在竹几上,穿着清凉的衣服,周围的自然景物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这是与秋天的气息相呼应的。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蛩吟院,乌啼馆”,虫鸣与鸟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秋夜景象。这种声音的交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孤寂。最后两句“听漏点,和砧声”,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忧愁。背灯而坐的诗人,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愁苦的情绪,直到黎明的到来,内心的忧愁似乎也难以消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深刻感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哪个地方坐着?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