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1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11:28
踏莎行
作者:张抡
一道飞泉,来从何许。
空山积翠无人处。
潺时和七弦琴,
溟忽散千岩雨。
不问春秋,何拘今古。
清音一听忘千虑。
缨尘濯尽百神闲,
飘然襟袖思轻举。
这道飞泉,不知从哪里流来。
空旷的山中,翠绿的树木无人打扰。
泉水潺潺,伴着七弦琴的音韵,
忽然间,涧水如同千岩中的细雨。
无论春秋更替,何必拘泥于古今。
清脆的音乐一响,忘却了诸多烦恼。
缨带与尘埃洗净,心神闲适,
轻松自如,衣袖随风飘扬。
无明显典故,诗中主要通过自然景观和音乐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作者介绍
张抡,生活于宋代,诗人以其优美的抒情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受到自然景色与琴音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与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音乐韵律的诗。诗中以飞泉、空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山水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开头的一句“一道飞泉,来从何许”,直接引出诗人对泉水来源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探求与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空旷的山中无人处,翠绿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泉水的潺潺声与七弦琴的音调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妙的氛围。这种自然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也使人心灵得到宁静。
“无问春秋,何拘今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放下对时间的执念,专注于当下的美好。随后的“清音一听忘千虑”更是体现了音乐对人的洗涤作用,让人在欣赏音乐的瞬间忘却世间的烦恼,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缨尘濯尽百神闲,飘然襟袖思轻举”将诗人从世俗中解脱出来,显示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状态。整体来看,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与音乐的渲染,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超然态度,令人心生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音乐,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和内心的宁静,强调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飞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七弦琴”代表了什么?
诗人在诗中对时间持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