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5:04
真州东园
梅尧臣 〔宋代〕
国赋有常计,计者岂不贤。
日夜疲精神,自鉴膏火前。
新春力有余,锄荒东相偏。
垒土以起榭,掘沼以秧莲。
竹柏为冬荣,桃李为春妍。
役使吴楚艘,来泊常流连。
下江忘其险,入漕忘其邅。
许公作此意,吾亦见其权。
不独利於己,愿书棠树篇。
国赋的计算有固定的法则,负责计算的人难道不聪明吗?
我日夜疲惫精力,常常在火前自省。
新春时节我还有力气,锄禾除草在东边的荒地。
堆土来建起凉亭,开挖池塘来种莲。
竹子和柏树在冬天显得生机勃勃,桃花和李花在春天显得妖娆。
我驱使着来自吴楚的船只,常常停泊在这里留连忘返。
下江时忘了河流的险恶,进入漕渠时忘了路途的曲折。
许公所作的这番意图,我也看到了其中的权衡。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我愿意写下关于棠树的篇章。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华,宋代著名诗人,出生于真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他以诗歌表达农耕生活的真实感受,提倡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并且在诗风上继承了王维、孟浩然的传统,注重清新自然。
该诗创作于梅尧臣担任真州东园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新春时节的生机与农作的辛劳,表达了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梅尧臣的《真州东园》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农耕生活的美好和辛勤,同时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诗歌整体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国家的赋税制度谈起,逐步引入个人的辛劳与反思,最终达到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通过国赋的常规,设立了一个宏观的背景,随后转向个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描绘的竹柏、桃李等意象,既是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梅尧臣在诗中提到“役使吴楚艘”,展现了诗人对水路交通便利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希望通过劳动与创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诗的结尾“愿书棠树篇”则是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展示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通过描绘农耕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诗人传达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感恩。
诗中提到的“国赋”主要指什么?
诗人提到的“竹柏”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