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6:45
得鄱阳程生书并致赠遥庆序二首 其一
解袂河梁廿载馀,江天漠漠羽鳞疏。
春来正有连宵梦,雨后惊传隔岁书。
世路几人曾著眼,门墙多义独怜余。
沉涵五夜神飞处,犹在芝山课艺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隔已久,心中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解袂河梁廿载馀”,意思是我放下手中衣袖,回首河梁已经二十多年了;
“江天漠漠羽鳞疏”,江面辽阔,天空苍茫,只有稀疏的鸟影。
“春来正有连宵梦”,春天来临时,我的梦正是连绵不断的;
“雨后惊传隔岁书”,雨后收到了远方朋友寄来的书信,打破了长年的沉寂。
“世路几人曾著眼”,世间有多少人曾真正关注过我的经历;
“门墙多义独怜余”,门墙之间的道义,却唯有我一人知晓。
“沉涵五夜神飞处”,在这五个夜晚,思绪飘飞不定;
“犹在芝山课艺初”,我仍在芝山的初次课业中沉浸。
“芝山”常常用来比喻追求理想和学问的地方,源自古代对芝草的崇尚,芝草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这里暗示着诗人对理想和知识的追求。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解袂河梁廿载馀”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场景,二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瞬间被掠过。接着“江天漠漠羽鳞疏”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苍凉而广阔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在“春来正有连宵梦,雨后惊传隔岁书”中,春天的梦与雨后的书信,则是对友人情谊的寄托与期待,生动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后面的几句则逐渐转向对世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最后以“犹在芝山课艺初”结束,暗示着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虽然现实艰难,但仍不忘追求自我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以个人的历史与实际感受相结合,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谊的思念
C. 对财富的追求
“世路几人曾著眼”中的“著眼”意为?
A. 注意
B. 忽视
C. 理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