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喻叔奇集兰亭序语四绝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19:02

诗句

我自扁舟入越初,兰亭已向梦中如。

崇山峻岭至今阻,唱和诗成无处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9:02

原文展示:

我自扁舟入越初,兰亭已向梦中如。崇山峻岭至今阻,唱和诗成无处书。

白话文翻译:

我刚从小舟进入越地,兰亭的景象仿佛已经在梦中。崇山峻岭至今阻隔了我的脚步,吟唱作诗的作品却无处可书写。

注释:

  • 扁舟:指小船,形容诗人乘船进入越地。
  • 兰亭:指兰亭,古时著名的游赏地,象征着雅集和文人风雅。
  • 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指阻碍诗人前行的自然环境。
  • 唱和:指吟唱和作诗,表示文人之间的交流。

典故解析:

兰亭乃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聚会场所。兰亭之聚,代表文人雅士的风雅和诗歌的传承。此诗引用兰亭,暗示诗人对文人交游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十朋,宋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览越地时,感怀古人雅集,感慨时光流逝与创作环境的局限。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兰亭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无奈。开头“我自扁舟入越初”,意境清新,给人一种初入异乡的恬静感受;而“兰亭已向梦中如”则将兰亭的美丽与梦境相联系,暗示其虚幻与遥不可及。接下来的“崇山峻岭至今阻”,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创作环境的无奈,显得更加深沉。最后一句“唱和诗成无处书”则是对文人雅集传统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和对环境限制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手法,构建了悲凉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使读者深感诗人心境的复杂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自扁舟入越初”:诗人刚从小舟驶入越地,开头设定了时间和地点。
    • “兰亭已向梦中如”:兰亭的美好景象在诗人心中已经变得如梦般遥远。
    • “崇山峻岭至今阻”:高山峻岭如今仍然阻碍着诗人的前行。
    • “唱和诗成无处书”:即便有诗作成,却无处可书写,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崇山峻岭”与“唱和诗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兰亭美景比作梦境,表现出其不可触及的美好。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探讨了文人对理想创作环境的渴望与现实中的困境,表达了对传统文人生活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扁舟: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 兰亭:代表文人雅集及文化理想的追求。
  • 崇山峻岭:象征阻碍与困境,暗示诗人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什么?

    • A. 诗人对自然的渴望
    • B. 文人雅集的理想
    • C. 诗人的孤独感
  2. 诗中“崇山峻岭”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创作环境
    • B. 自然景观
    • C. 诗人的朋友
  3.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失落与无奈
    • C. 激昂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序》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十朋的“和喻叔奇集兰亭序语四绝”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见后者更侧重于描绘聚会的欢愉,而前者则更关注于个人的孤独与现实的阻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郑郎公卫夫妇二首 送欧阳上舍梦桂 余自戊申春得疾止酒十年戊午秋开戒小饮二首 寄刘实斋侍郎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悼阿驹七首 江南五首 答吴侍郎二首 海棠七首 芙蓉六言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荒唐不经 消褪 大奸似忠 铜钿 风雨不透 提手旁的字 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你东我西 谢妆 四字头的字 一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包含盐的成语 词不逮理 穴宝盖的字 笞杖 秀色堪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