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6: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6:15:06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
作者:刘克庄
素隐非君子志,
独乐岂贤者心。
邀陶陆投莲社,
放山王入竹林。
全诗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隐居并不是君子所志向的事情,独自快乐又怎能算得上是贤者的心思呢?邀请陶渊明和陆游一起加入到莲花社中,放山王则是在竹林中游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景山,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刘克庄身处乱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开篇即以“素隐非君子志”引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评价,似乎隐居并不被他视为高尚的志向。而“独乐岂贤者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表明诗人认为独自享乐并非真正的智慧之举。这种对隐逸的反思,透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批判与自省。
随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邀请,提到陶渊明与陆游,象征着追求理想生活的文人精神。通过“邀陶陆投莲社”,可以看出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分享理想的生活。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理想共同体的渴望。
最后一句“放山王入竹林”,既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然的赞美,蕴含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个诗作在对隐逸与交友的思考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与交友展开,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中个体的反思与批判。诗人在隐居与交友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体现出对内心宁静与友情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隐居生活在诗中被如何评价?
A. 称赞
B. 批判
C. 无所谓
D. 赞美
诗中提到的“陶陆”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李白与杜甫
B. 白居易与王维
C. 陶渊明与陆游
D. 苏轼与辛弃疾
“放山王入竹林”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孤独的反思
D.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