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26
卜算子(燕)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已怪社愆期,尚喜巢如故。
过了清明未肯来,莫被春寒误。
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
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思念和期待。燕子迟迟不来,让人感到奇怪,但仍然高兴它能继续筑巢。虽然清明节已经过去,燕子还没有到来,不能让春寒耽误了它的归期。燕子常在屋檐边飞翔,偶尔又会飞到空梁上去。它已经忘记了王家和谢家的屋子,另有一个衔泥的地方。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垣,号浩然,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表达对时事的关心,风格清新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出一种对归属和家园的渴望。
《卜算子(燕)》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通过燕子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燕子未按时归来的疑惑,接着又流露出对燕子筑巢的喜悦。诗中以燕子为线索,巧妙地将时间与节令相连,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正式来临,燕子的归来则是春暖花开的标志。
在整首诗中,诗人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燕子在屋檐间飞翔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灵动与自由。最后一句“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着燕子的自由与选择,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整首词通过对燕子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沉静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以及那份对归属与温馨家庭的渴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燕子的归来,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家庭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燕子未按时归来的感受是什么?
“常傍画檐飞”中的“画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家与谢家”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卜算子(燕)》的详细解析,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希望能激发您对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