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5-02 00:04:27

诗句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4:27

原文展示: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歌颂与对荣华富贵的淡泊。诗中提到,有人曾经在战乱中获得国家的封赏,但他心中并不与那些宠幸于权臣的人同流合污。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愿意捐躯报国,奋勇立下战功。

注释:

  • 盘石:意指坚固,如同盘石一般。这里可能用作比喻,指代忠诚和坚定的人。
  • 国封:指国家的封赏或封号。
  • 承恩:接受恩典,指得到国家的荣宠。
  • 幸臣:受宠的官员,通常指那些依靠权贵而获得地位和荣华的人。
  • 时危:国家危难的时期。
  • 高城砲:指高墙上的炮台,象征着防卫和战斗。
  • 犹解:仍然愿意。
  • 捐躯:献出自己的生命。
  • 立战功:取得战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了忠臣和权臣的对比,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忠诚与荣华的思考。历史上,许多忠臣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如屈原、岳飞等,他们的事迹在中国文学中广为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士人的道德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以此诗抒发对忠臣的钦佩以及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不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荣华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的“盘石曾闻受国封”就强调了诗人所钦佩的忠臣的坚韧与坚定。在对比中,诗人以“承恩不与幸臣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暗示了那些依靠权臣而获得荣华富贵的人并不值得尊重。

接下来的“时危运作高城砲”则描绘了国家危难的情景,表现出战斗的紧迫感。诗人在此呼唤忠臣们的责任感,强调在这种危急时刻,捐躯立功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诗歌以忠诚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这种忠诚的情感不仅传递了个人的使命感,也反映了诗人对整个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盘石曾闻受国封”:在此,诗人以“盘石”比喻忠诚的心志,强调其坚固和不屈。
    • “承恩不与幸臣同”: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依赖权贵而获得封赏的人的不屑与批判。
    • “时危运作高城砲”:描绘了国家动荡的情形,强调了战斗的紧迫性。
    • “犹解捐躯立战功”: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与勇气。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盘石”比喻忠诚的心志,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种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围绕忠诚与责任展开,强调在国家危难之际,真正的忠臣应挺身而出,捐躯报国。

意象分析:

  • 盘石:象征忠诚和坚定的意志。
  • 国封:象征权力与荣华,暗示了对权臣的批判。
  • 高城砲:象征战斗和防卫,体现了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盘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软弱
    • B. 忠诚
    • C. 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幸臣”指的是?

    • A. 忠臣
    • B. 依靠权贵的人
    • C. 普通百姓
  3. 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 A. 享乐
    • B. 忠诚与责任
    •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岳飞的《满江红》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忠臣在国家危难时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下偶成 登那罗延窟 游云居怀古 圆通阁 太原寒食观仗上严司空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其四 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开头的成语 不刊之典 颠来播去 老好人 欠字旁的字 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闭门墐户 嵬目鸿耳 黽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篲泛画涂 鼍矶 包含嚼的成语 豕字旁的字 甘心情原 受之无愧 计尽力穷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