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孺子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8:31:54

诗句

一从辞聘卧枢绳,四海谁论目若营。

衰世竟闲援溺手,林宗好在寄吾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1:54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孺子二首 其二

原文展示

一从辞聘卧枢绳,
四海谁论目若营。
衰世竟闲援溺手,
林宗好在寄吾声。

白话文翻译

自从辞去聘约,我便卧于枢绳之旁,
四海之内,谁能说我的目光如同营帐一般?
在这衰败的时代,竟然闲得无事,想要援助他人却无能为力,
林宗(指林逋)只希望能将我的声音寄托于他。

注释

  • 辞聘:辞去聘约,这里暗指放弃官职或仕途。
  • 卧枢绳:指隐居生活,"枢绳"可理解为门轴、绳索,表达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目若营:目光如同营帐一般,这里用来形容视野广阔,或带有无所依归的感觉。
  • 衰世:指社会衰败的时代,常常是对时局的感慨。
  • 林宗:指林逋,唐代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弇(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的称赞。刘弇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隐逸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士人普遍面临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许多诗人选择隐退,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刘弇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情感的反映,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从仕途中退出后的闲适状态,使用了“辞聘”和“卧枢绳”这两个意象,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告别,也有对隐居生活的接受。接下来,"四海谁论目若营"一句则引发了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诗人感到即使视野宽广,生活依然无所依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得不面对衰败的现实,"衰世竟闲援溺手"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失落。最后一句则通过“林宗”来寄托诗人的情感,表达出希望能通过艺术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声音,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从辞聘卧枢绳:诗人表明自己辞去官职后选择隐居的状态,不再参与世俗的纷争。
  • 四海谁论目若营:诗人反思自己的存在,虽然眼界开阔,却感到孤独和无所依托。
  • 衰世竟闲援溺手:感叹在这个衰败的时代,自己无力帮助他人,感到无奈。
  • 林宗好在寄吾声:希望通过诗歌或文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寄情于林逋之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辞聘”与“卧枢绳”,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目光比作“营”,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无所归属的感觉。
  • 反问:通过“谁论”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同时寄托了对文化和文学传承的渴望,展现了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辞聘:象征对世俗权力的放弃,隐逸的开始。
  • 枢绳:隐居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安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 林宗:象征文化的传承和精神寄托,表达对文学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弇的诗中提到的“林宗”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林逋
    d) 白居易

  2. 诗中“衰世竟闲援溺手”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无奈
    c) 对隐逸生活的享受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1. c) 林逋;2. b) 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思索。
  • 《秋夕》杜甫:描绘隐逸生活的另一种情感。

诗词对比

  • 刘弇 vs. 李白:刘弇的诗更倾向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 刘弇 vs. 杜甫:刘弇的隐逸情怀与杜甫的忧国忧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关注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经典宋代词作汇编。
  • 《古诗文阅读》:对古诗文的解析和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作 甲寅十二月四日出镇阳寄宰鲁伯 七庙迎神辞 萧氏园 其一 谷口 题闵葆之尊人筱白先生遗画二首 其二 和冯银台游清凉寺留别韵 送无相和尚归乡 积善寺访唐侍御谪居 感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着急 井水不犯河水 龝字旁的字 付开头的成语 单耳刀的字 公道总在人心 言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殊羣 怒气冲天 分隔 舍己芸人 慕古 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宽的成语 拟人必以其伦 四字头的字 大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