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4:32
万叶红绡剪尽春,
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
难惜尊前折赠人。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茂盛的牡丹花在春天绽放,红色的绡帛已经被剪尽,画家再怎么细致描绘,也不如真花美丽。眼前的美景已经不多,难得的美好时光,怎能在面前轻易折下赠送他人呢?
卢士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花的美丽,表达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社会环境上,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题牡丹》是一首以牡丹花为核心意象的诗作。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美丽景物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万叶红绡剪尽春”,以“万叶”形容牡丹花的繁盛,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画面。这里的“红绡”不仅指代花的颜色,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紧接着,诗人提到“丹青任写不如真”,表达了即使再美的画作也无法比拟真实的花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真情实景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时间的珍贵,“风光九十无多日”,暗示春天的美景转瞬即逝,人生如梦,难以把握。最后一句“难惜尊前折赠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虽有美好的花朵在眼前,却难以轻易折下赠与他人,体现出一种惜春的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生哲思。
整首诗通过牡丹花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万叶红绡”指的是?
A. 牡丹花
B. 红色丝绸
C. 春天
D. 画作
诗人认为绘画能否胜过真实的花朵?
A. 能
B. 不能
C. 不确定
D. 视情况而定
“风光九十无多日”中的“九十”指的是?
A. 九十天
B. 春天的时光
C. 美好的日子
D. 花开的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