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0:07
送萧颖士
大名掩诸古,独断无不适。
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
这首诗表达了对萧颖士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他的名声掩盖了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独特的见解与能力无人能及。由于他的德行,受到天下人的尊重,而他的官位就像是幕后的客人。骊山的浮云渐渐散去,灞河边的雨点在傍晚时分悄然落下。请你在前途的事业上不要太远期望,希望你能重新焕发光彩。
刘舟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风格多变,擅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萧颖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事业的祝愿,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诗中既有对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深厚的友情。
《送萧颖士》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友人萧颖士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寄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便以“大名掩诸古”引入,瞬间提升了萧颖士的地位,表明其才能和名声在历史长河中都显得格外突出。接下来的“德遂天下宗”则突出了萧颖士的德行,使人们对他更加敬仰。
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增添了离别的氛围。“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通过描绘骊山的云雾和灞河的细雨,营造了一个清幽而又略带愁绪的场景,恰如此时送别时的心情,既有依依不舍的惆怅,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一句“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表达了对萧颖士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事业上能够有新的发展,重现辉煌。这种对友人的期待,既是对他能力的信任,也是对友谊的坚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其才能的赞美、对未来事业的期许,以及深厚的友情。这种情感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得以升华,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大名掩诸古”中的“大名”指的是:
A. 大的名字
B. 大的名声
C. 大的名人
答案:B
“官为幕中客”中“幕中客”的意思是:
A. 在幕后的客人
B. 在前台的官员
C. 不重要的人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骊山”象征什么?
A. 低洼的地方
B. 高洁与美丽
C. 贫穷与苦难
答案:B
可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送别之情,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美的自然景色,而刘舟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传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萧颖士》的情感和艺术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