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24:03
南园道堂
作者: 辛炳 〔宋代〕
纵步幽园晚未回,
已驯鱼鸟莫相猜。
垂杨当路从教折,
细草沿阶不费栽。
花树影中流水过,
林梢缺处远山来。
一筇春事无人共,
踏破空庭几点苔。
我在幽静的园中漫步,直到傍晚才不愿回去,
鱼儿和鸟儿已经驯服,彼此不再猜忌。
垂柳在路边,任人折断,
细草沿着台阶生长,不用费心栽种。
花树的影子伴着流水流过,
林梢缺口远处的山影映入眼帘。
我一人独享春天的美好,却没有人可以分享,
只是在空荡的庭院中,踩碎了几片青苔。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辛炳,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生于江南,深受自然景色的影响,常以田园风光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辛炳的晚年,身处一处幽静的园林,诗人倾注心情于自然之中,表现出一种孤独却又宁静的心境。
《南园道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的园林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慨。首句“纵步幽园晚未回”,即突出了诗人的悠闲和对自然的陶醉,似乎在无尽的黄昏中,漫步于静谧的园林。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园中生物的和谐,鱼鸟“驯服”,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垂杨当路从教折,细草沿阶不费栽”,这两句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无拘无束,柳树随意被折,草在阶梯旁自生自长,体现出一种自然的洒脱。诗中“花树影中流水过”意象鲜明,流动的水与花影交映,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最后两句“一筇春事无人共,踏破空庭几点苔”,则引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春天的美好与心灵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周围的环境如此美丽,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无可分享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垂杨”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松树
C. 桃树
D. 梅树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细草沿阶不费栽”意指什么?
A. 草要特别种植
B. 草自然生长
C. 草非常稀少
D. 草生长在水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