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甘露寺中峰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30:16

诗句

金焦两点自东西,著我于中亦一奇。

菰叶蘋花秋共晚,山寒未必白鸥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16

原文展示:

题甘露寺中峰 其二
金焦两点自东西,著我于中亦一奇。
菰叶蘋花秋共晚,山寒未必白鸥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金色的焦点在东西两边,正好把我置于其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菰(即芦苇)叶和蘋(即浮萍)花在秋天的晚景中交相辉映,而山中的寒冷,未必就能让白鸥察觉。

注释:

  • 金焦:指金色的焦点,可能是指阳光照射下的光影效果。
  • :一种水生植物,通常长在湖泊或湿地中。
  • 蘋花:浮萍的花,浮萍是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植物。
  • 白鸥:白色的海鸥,通常在水边活动,象征自由与洒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号天池,宋代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富有哲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游览甘露寺时,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正值秋季,诗人通过自然元素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知。开头的“金焦两点自东西”不仅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光影变化,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与思索。诗人将自己置于这幅画中,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接着,诗中描绘了秋季的菰叶与蘋花,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最后一句“山寒未必白鸥知”则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即使山中寒冷,但白鸥却未必察觉,这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缺失。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焦两点自东西”:金色的光点从东西两侧照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 “著我于中亦一奇”:我正处于这个光影的中央,这也成了一种奇特的体验。
    • “菰叶蘋花秋共晚”:秋天的菰叶与浮萍花在傍晚时分交相辉映。
    • “山寒未必白鸥知”:即使山中气候寒冷,白鸥也未必察觉到这一点,暗示自然的独立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焦”与“东西”,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拟人:在“未必白鸥知”中,赋予了白鸥人类的感知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金焦:象征光明与希望。
  • 菰叶蘋花:象征秋天的生命与美丽,代表着一种宁静的自然状态。
  • 白鸥:象征自由与洒脱,代表自然界中的独立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焦”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反射的光
    • B. 阳光照射的效果
    • C. 诗人的心情
    • D. 秋天的颜色
  2. “菰叶蘋花秋共晚”中提到的植物分别是什么?

    • A. 菰与莲
    • B. 菰与蘋
    • C. 蘋与芦苇
    • D. 菰与竹
  3. 白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寂寞
    • C. 富贵
    • D. 知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加关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方岳的自然哲学相呼应。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的情感倾向与主题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 丑奴儿(谢人寄蜡梅) 鹧鸪天 早梅芳 减字木兰花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蝶恋花 西江月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婉言谢绝 脚忙手乱 里字旁的字 发电 三点水的字 县空 欺侵 壮志未酬 干烈 包含魋的词语有哪些 晦盲否塞 顺过饰非 鬲字旁的字 无可如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