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1:20
次韵徐太博
作者: 方岳 〔宋代〕
芦荻花寒山月小,
西风吹雁又江南。
夜谈往事六太息,
老觉吾侪七不堪。
举世人情如格五,
平生分量等朝三。
次山亦复漫吾耳,
清梦何曾到四参。
在寒冷的夜晚,山上月光下的芦荻花显得微小,
西风吹来了雁群,带着它们向江南飞去。
夜里谈论往事,令人深深叹息,
渐渐觉得我们这些老友都忍受不了这种境遇。
世间的人情冷暖就像那五言格律一样,
我这一生的分量也不过是短暂的朝三暮四。
再看那山,似乎也只是在耳边回响,
我的清梦又何曾到达那四参之境呢?
方岳,字君仪,号玉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方岳晚年,结合了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诗人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一个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方岳的《次韵徐太博》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和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芦荻花寒山月小”引入,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芦荻花的微小与寒冷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接下来的“西风吹雁又江南”则引发了对离别的思考,西风的凛冽和雁群的迁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在“夜谈往事六太息,老觉吾侪七不堪”中,诗人通过叹息表达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显示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脆弱,诗中“举世人情如格五,平生分量等朝三”进一步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变化,反映出诗人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孤立和失落。
最后,诗人以“清梦何曾到四参”结尾,表明自己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展现出一种无力感与思考的深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情世故的反思,呈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情冷暖的敏感。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芦荻”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在夜晚谈论往事时的心情是?
“西风吹雁”暗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