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19
望梅 春城望纸鸢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夹衣初飏。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
将扶乍低旋漾。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
初春的衣衫轻盈飘扬,梅花的花瓣渐渐要坠落,桃花的脸庞堆满了红色。
鸭头的波纹浸入春云,晴朗的日子让纸鸢在天空中自由放飞。
一队队儿童在绿杨掩映的街巷中欢声笑语,
他们正借着残余的线,趁着新晴的好天气尽情游玩。
他们扶着低飞的纸鸢,轻轻旋转,
把溪边的烟雾搅动,晴空中响起扑通的声音。
漫游到青色和粉色的墙壁西边,
引得远处的翠袂轻轻倚靠,红色闺房静静凝望。
急促的美景难以停留,夜幕刚刚降临,灯光初上。
看到火蛾在灯下飞舞,仿佛飞下雪梨树十丈之外。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现出的春日游玩的情景和对儿童纯真欢笑的描绘,体现了汉文化中对春天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蘼芜,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放风筝的季节,诗人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春日游玩的快乐场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儿童天真无邪的赞美。
《望梅 春城望纸鸢》是陈维崧的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儿童的欢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在初春的轻衣中感受到温暖,梅花和桃花的娇艳使人心醉。鸭头波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春水的活泼与生动,纸鸢在天空中翱翔,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在儿童的欢笑声中,诗人不仅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也传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的怀念。诗中“趁取新晴,恣情游赏”的句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春日的美好与欢愉。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又用“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的意象,勾画出了一幅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此刻交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儿童的天真,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声笑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鸭头波倒浸春云”中的“鸭头波”指的是什么?
A. 鸭子
B. 水波
C. 云彩
D. 风筝
诗人是如何描绘儿童在春天游玩的场景的?
A. 孩子们在河边玩水
B. 孩子们在树下休息
C. 孩子们在放风筝
D. 孩子们在追逐蝴蝶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火蛾”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昆虫
B. 春天的花
C. 风筝
D. 童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