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8:07
原文展示:
堂隐云将隔,名高客已知。
半岩施匠石,一室见操为。
钟鼎功方著,山林兴未迟。
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
白话文翻译:
这座隐秘的堂屋似乎被云雾隔开,名声显赫的客人已经知道这里了。
半边山岩上雕刻着工匠的石料,在这里的一间房子里可以看到操守的体现。
钟鼎之功方才显现,山林的兴致尚未迟暮。
兰台的风雅气息依然存在,更让人高兴的是能读到新作的诗篇。
注释:
- 堂隐:隐秘的厅堂,指的是一个安静而隐蔽的地方。
- 客已知:客人已经知道这里的名声,暗指来访者的身份与地位。
- 半岩施匠石:山石经过工匠的雕琢,象征着人工与自然的结合。
- 一室见操为:在这间房子里,可以看见人的操守与品德。
- 钟鼎功方著:钟鼎是古代重要的礼器,象征着功名与地位的显现。
- 兰台:兰台是古代文人的聚集地,象征着风雅与诗文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仁,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诗风清新、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常以简练的语言而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聚集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隐秘的堂屋和工匠的技艺,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新作诗篇的喜爱,反映了当时文化氛围的浓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隐秘堂屋的雅致和文人生活的闲适。诗人以“堂隐云将隔”开篇,表现了隐蔽而高雅的环境,接着引入“名高客已知”,暗示了这里的名人效应。半岩的“匠石”与“一室见操为”则反映了艺术与道德的结合,体现出诗人对工匠精神和个人品德的推崇。接下来的“钟鼎功方著”则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表示钟鼎之功才刚刚显现,彰显出文化的积累与传承。而最后的“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新诗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整个诗歌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雅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隐云将隔:描绘了一个隐秘的环境,似乎被云雾遮掩,给人一种神秘感。
- 名高客已知:这里的客人都以其声名远扬而著称,表现出对名士聚集的推崇。
- 半岩施匠石:工匠在岩石上雕刻的痕迹,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 一室见操为:在这个房间里,人的操守与品德能够显现,体现了人文精神。
- 钟鼎功方著:钟鼎象征着丰厚的文化积累与历史地位。
- 山林兴未迟:山林间的自然景色依旧生机勃勃,寓意生生不息。
- 兰台风致在:兰台是文人的聚集地,代表着风雅与文化。
- 更喜读新诗:表达了诗人对新诗的喜悦,体现了对文化创新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堂屋比作隐秘的境地,暗示文人生活的清幽。
- 对仗:诗中有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钟鼎、兰台等意象象征着文化的丰厚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秘而高雅生活的向往,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以及对新诗的热爱。通过对环境和文化的描绘,传达了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堂:象征隐秘与宁静的精神寄托。
- 云: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与人文气息。
- 匠石:代表着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 钟鼎: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共鸣。
- 兰台: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雅与气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名高客”是指什么?
- A. 声名显赫的文人
- B. 普通百姓
- C. 商人
- D. 农民
-
“钟鼎功方著”中的“钟鼎”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文化与历史
- C. 美食
- D. 地理
-
“兰台风致在”的含义是什么?
- A. 风景优美
- B. 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C. 诗歌的形式
- D. 经济繁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曹勋更注重文化内涵的表现,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