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5-07 08:41:36

诗句

僧相同剃除,其门则异窦。

律仪尚讲论,估禅则乌有。

悟去此大魁,穷说则学究。

与语判此科,是非免纷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36

原文展示:

僧相同剃除,其门则异窦。
律仪尚讲论,估禅则乌有。
悟去此大魁,穷说则学究。
与语判此科,是非免纷糅。

白话文翻译:

和尚们虽然都剃光了头发,但他们的门派却各有不同。
律法和仪规尚且需要讨论,而真正的禅却是空无一物。
如果悟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至高无上的领悟,
若是穷究细说,那只是学问的琐碎。
与人讨论这些问题,争论的对错就免不了混淆。

注释:

  • :和尚,指出家人。
  • 剃除:剃发,指和尚的标志性外貌。
  • :门派或流派的意思。
  • 律仪:宗教的律法与仪规。
  • 估禅:指表面上的禅宗修行,实际上没有真实的禅理。
  • 大魁:指最重要、最顶尖的领悟。
  • 学究:学问渊博的人。
  • 纷糅:混杂不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和,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诗风清新,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勋隐居山林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和尚修行的观察与思考,尝试探讨宗教修行的真谛与表象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宗教修行的思考,揭示了表面与内在的差异。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和尚的外貌与门派,指出即使是同一个群体,其实质却有很大差异。接着提到律法和仪规的讨论,反映出宗教教义的复杂性,指出真正的禅意是超越这些表面的讨论。最后,诗人总结道,真正的领悟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不是对表象的纠缠。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的手法,表现出一种超脱与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对内心修行的关注,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与智慧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僧相同剃除,其门则异窦。”——和尚的外貌相同,但门派却不同,暗示表象与实质的差异。
  2. “律仪尚讲论,估禅则乌有。”——宗教律法仍需讨论,真正的禅宗却是无形无相,强调内心的修行。
  3. “悟去此大魁,穷说则学究。”——若领悟了这个道理便是至高的智慧,而只是穷究细节则只是学问的积累。
  4. “与语判此科,是非免纷糅。”——与他人讨论这些问题,争论的对错就难以分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和尚的外貌与门派的差异表现出宗教的多元性。
  • 反问:暗含对表面讨论的质疑,促使读者思考。
  • 象征:剃发象征出家,门派象征不同的思想流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宗教修行的真谛,强调表象与内在的区分,提倡对内心的探索与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和尚:象征宗教修行者。
  • 剃发:象征对世俗的割舍。
  • 律仪:象征宗教教义的复杂与争论。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僧”指的是什么? A) 学者
    B) 和尚
    C) 文人
    D) 商人

  2. 诗中提到“律仪尚讲论”,这句的意思是? A) 讨论律法是必要的
    B) 律法不重要
    C) 律法是绝对的
    D) 不需要律法

  3. 诗人认为真正的禅是什么? A) 表面的讨论
    B) 内心的领悟
    C) 复杂的教义
    D) 学问的积累

答案:

  1. B) 和尚
  2. A) 讨论律法是必要的
  3. B) 内心的领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曹勋与王维的作品均以自然与内心的修行为主题,但曹勋更强调内在的空灵与超脱,而王维则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巴陵 巴江 浮丘道人招魂歌 糖多令(吴江中秋)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四 忆秦娥·风声恶 明皇庙 竹枝歌 其一 凤州歌 其二 答徐雪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运旋 立宪派 跳大神 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嘉瓜 调朱傅粉 釒字旁的字 看朱成碧 诗结尾的成语 儿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物与民胞 粗锦 穷日落月 犬字旁的字 娱心悦耳 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