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3: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3:48:32
作者:杜光庭 〔唐代〕
楼阁层层冠此山,
雕轩朱槛一跻攀。
碑刊古篆龙蛇动,
洞接诸天日月闲。
帝子影堂香漠漠,
真人丹涧水潺潺。
扫空双竹今何在,
只恐投波去不还。
这座楼阁层层耸立在山顶,
雕刻的门窗、红色的栏杆让人一层一层地攀登。
碑文上古老的篆书像龙蛇一样游动,
山洞通向天空,日月在此悠闲地交替。
帝子在影堂中,香气袅袅升起,
真人在丹涧中,水声潺潺流淌。
如今这两棵竹子被扫空了,不知道在哪里,
只怕随着水波漂流,再也无法返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光庭(850年-933年),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后期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他的作品多反映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朴实而不失精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光庭游览竹观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题本竹观》展现了杜光庭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楼阁层层冠此山”描绘了高耸的楼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山的崇敬。接着,诗人通过“雕轩朱槛一跻攀”生动地描绘了攀登楼阁的过程,带领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努力与乐趣。
“碑刊古篆龙蛇动”一句,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古篆如龙蛇般动感十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之后,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洞接诸天日月闲”,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表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涧水潺潺”两句,则呈现了人间与神仙的交融,给人一种恍若置身于仙境的感觉。最后两句“扫空双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还”则通过对竹子的思考,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展示了杜光庭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楼阁层层”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自然景色
C. 建筑的壮丽
D. 历史的悠久
“碑刊古篆龙蛇动”中的“龙蛇”比喻了什么?
A. 文字的灵动
B. 人的情感
C. 自然的力量
D. 时间的流逝
诗中提到的“扫空双竹”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遗憾
B. 快乐与满足
C. 忧伤与痛苦
D. 忘却与放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光庭的《题本竹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杜光庭更强调人事的无常,而王维则着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