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01:51
探芳讯 瓜洲夜渡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大江暮。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
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
懵腾梦在寒潮里,浪齧船唇语。
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
回首竹西路。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
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
数声渔笛吹秋起,往事空烟浦。
正无聊,篷背潇潇细雨。
在傍晚的大江边,渐渐远去的寺庙传来沉重的钟声,渡口的亭子也换成了鼓声。
借着微弱的残月光,斜帆在夜深时分渡过水面。
在寒潮中我沉浸于梦境,波浪轻轻叩击着船的边缘,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顺着西风,我划桨驶入芦苇荡,缆绳缠绕着霜冻的树木。
回头望去,竹林西边的小路上,孤鸦栖息在寂寞的村庄,惊飞的雁阵在遥远的戍楼上空。
星火微弱,晨光模糊了我的脚步,
几声渔笛声在秋风中响起,往事如烟,漂浮在水面上。
此时无聊,船篷后面细雨潇潇。
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然而其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
该诗写于舟行于江上的夜晚,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与孤独中的沉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思索。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探芳讯 瓜洲夜渡》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夜渡江河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以“大江暮”引入,营造出一种渐入夜色的氛围,紧接着“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通过对声音的描绘,增强了空间的感受。此时的诗人正处于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身边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产生共鸣。
接下来的句子“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展示了在月光下划船的情景,诗人利用“斜帆”来象征人生的曲折与不易,展现了在夜色中航行的孤独感。而“懵腾梦在寒潮里,浪齧船唇语”则通过波浪与梦境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这里的“浪齧”生动形象,仿佛波浪在轻声倾诉,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寒意与诗人心境的沉重,竹西路的回首更是对往昔的怀念。此时,孤鸦与雁阵的出现,不仅增强了诗的意象,还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与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的几句,渔笛声唤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而“正无聊,篷背潇潇细雨”的结尾,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细雨的渗透与无聊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夜渡江河的生动画面,更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深思。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孤独与思索交织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离别与往事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人生的无常。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蒋春霖
C. 杜甫
D. 白居易
“懵腾梦在寒潮里”的意思是?
A. 梦中悠然
B. 迷惑于梦境之中
C. 清醒的梦
D. 梦已结束
诗中提到的“星火微茫”主要表现了?
A. 黑暗中的希望
B. 清晨的迷茫
C. 夜晚的宁静
D. 日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