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1:50
题师吴堂 黄公度 〔宋代〕
夫子贤尧舜,老彭尝窃比。郯子及师襄,下问曾不耻。河汾一书生,自谓圣复起。西京投阁士,敢与孟轲齿。古人取名廉,后人取名侈。谁知今人中,复见古君子。方君帅南越,千载少伦拟。燕居榜师吴,一谦具四美。隐之经石门,得名一杯水。伯始万事优,可但清而已。官曹服公德,廉仁革贪鄙。民俗陶公化,淳厚胜奸宄。蛮獠畏公威,折箠制千里。老猾惮公明,束手敢干纪。三城有馀力,一堂仍旧址。裘带自清闲,宾僚多燕喜。惟昔开元相,勋业照青史。胸蟠活国计,试手曾向此。我公廊庙具,劳外亦久矣。尺一趣归装,高蹈广平轨。
全诗翻译: 夫子贤于尧舜,老彭曾私下自比。郯子及师襄,不耻下问。河汾一书生,自认为圣人再起。西京投阁的士人,敢与孟轲相提并论。古人取名廉洁,后人取名奢侈。谁知在今人中,还能见到古时的君子。方君统帅南越,千载难有匹敌。燕居时榜上题名师吴,一谦具备四美。隐之经过石门,得名于一杯水。伯始万事皆优,不仅仅是清廉而已。官曹佩服公的德行,廉仁改革贪鄙。民俗受陶公影响,淳厚胜过奸诈。蛮獠畏惧公的威严,折箠制服千里。老猾畏惧公的明察,束手不敢违犯法纪。三城有余力,一堂依旧址。裘带自清闲,宾僚多燕喜。唯有昔日的开元相,勋业照耀青史。胸中谋划活国计,曾在此试手。我公是朝廷的重要人物,劳苦在外已久。尺一催促归装,高蹈广平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文人,曾任官至礼部侍郎。黄公度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外有金国的侵略,内有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黄公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黄公度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诗中,黄公度以孔子、老子、郯子、师襄等古代贤人为例,强调了他们的品德和学识,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奢侈风气,认为这种风气与古代的廉洁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中,黄公度还通过对方腊的赞美,表达了对抗金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他认为方腊是千载难有的英雄,能够带领人民抵抗外敌,保卫国家。同时,他也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改革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黄公度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黄公度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他通过对孔子、老子、郯子、师襄等古代贤人的赞美,强调了他们的品德和学识,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奢侈风气,认为这种风气与古代的廉洁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对方腊的赞美,表达了对抗金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改革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谁?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老彭尝窃比”中的“老彭”指的是谁?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郯子及师襄”中的“郯子”和“师襄”分别指的是谁? A. 郯国的国君和鲁国的乐师 B. 郯国的乐师和鲁国的国君 C. 郯国的国君和鲁国的国君 D. 郯国的乐师和鲁国的乐师
“河汾一书生”中的“河汾”指的是什么? A. 黄河和汾水 B. 河水和汾水 C. 河水和汾河 D. 黄河和汾河
“西京投阁士”中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南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