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方宋贤四绝》

时间: 2025-05-04 11:32:23

诗句

少年挟策上皇都,晚岁论功向石渠。

犹忆微才在天禄,铅丹曾为校遗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23

原文展示:

挽方宋贤四绝 黄公度 〔宋代〕 少年挟策上皇都,晚岁论功向石渠。 犹忆微才在天禄,铅丹曾为校遗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少年时带着才华前往京城,晚年时在石渠阁讨论功绩。 仍然记得自己微薄的才能在天禄阁,曾经用铅丹校对过遗书。

注释: 字词注释:

  • 挟策:带着书籍,指有学问。
  • 皇都:指京城。
  • 石渠:石渠阁,古代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 天禄:天禄阁,古代藏书的地方。
  • 铅丹:指校对书籍时用的铅笔和朱砂。
  • 校遗书:校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书籍。

典故解析:

  • 石渠阁:汉代宫中的藏书阁,也是学者讨论学术的地方。
  • 天禄阁:汉代宫中的藏书阁,用于收藏珍贵的文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学识的文人,对古代文献有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黄公度晚年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学术生涯和对古代文献的研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作者年轻时在京城的学术生涯和晚年在石渠阁的讨论,展现了他对学术的热爱和对古代文献的尊重。诗中的“挟策上皇都”和“论功向石渠”描绘了作者的学术追求和成就,而“微才在天禄”和“铅丹校遗书”则表达了他对学术的谦逊和对古代文献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学术的崇高追求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挟策上皇都”:描述作者年轻时带着学问前往京城,追求学术上的成就。
  2. “晚岁论功向石渠”:晚年时在石渠阁讨论自己的学术成就,显示了对学术的坚持和成就。
  3. “犹忆微才在天禄”:回忆自己微薄的才能在天禄阁,表达了对学术的谦逊。
  4. “铅丹曾为校遗书”:曾经用铅丹校对过遗书,显示了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研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少年挟策上皇都”与“晚岁论功向石渠”形成时间上的对比,展现了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
  • 比喻:“铅丹曾为校遗书”用铅丹比喻校对工作,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忆和反思作者一生的学术生涯和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表达了对学术的崇高追求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渠:象征学术讨论和成就的地方。
  • 天禄:象征古代文献和学术研究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石渠”和“天禄”分别指什么? A. 藏书阁 B. 宫殿 C. 学校 D. 市场 答案:A

  2. 诗中的“铅丹”用来做什么? A. 绘画 B. 校对书籍 C. 写字 D. 装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黄公度的学术追求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挽方宋贤四绝》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前者侧重学术追求,后者侧重国家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有助于理解黄公度诗歌的时代背景。

相关查询

寄范侍郎 过卞氏园亭 和江十浮光隐者 芙蓉五绝呈景仁 晚步颍上和曼叔 毌沆挽辞二首 其一 和玉汝弟甘雨应祈 宝奎殿前花树子去年与宋中道同赋今复答宋诗 宋元献公挽辞三首 其二 监中直舍种竹同冲卿邻几探韵赋得风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齲字旁的字 穷思竭想 流涕痛哭 殳字旁的字 将顺匡救 斤斤计较 凵字底的字 牖户 食字旁的字 哑然自笑 三撇旁的字 甘言美语 弊帷不弃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涎皮涎脸 包含灯的词语有哪些 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断竹续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