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

时间: 2025-05-02 13:02:14

诗句

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

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

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

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14

原文展示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 黄公度 〔宋代〕

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 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 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 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地方治理逐渐远离世俗,清廉的风气激励着懦弱的人。 人们怜惜他如玉树般被埋没,谁还会为他奠祭生刍。 他的寿命没有达到八十岁,但留下了两个有才华的子孙。 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一生只能长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膴政:良好的政治。
  • 遐俗:远离世俗。
  • 清风:清廉的风气。
  • 律懦夫:激励懦弱的人。
  • 埋玉树:比喻人才被埋没。
  • 奠生刍:祭祀时用的生刍,这里指祭祀。
  • 赋寿:指寿命。
  • 三甲: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三等,这里指八十岁。
  • 传家:留下后代。
  • 二雏:两个有才华的子孙。
  • 经纶:政治才能。
  • 长吁:长叹。

典故解析:

  • 埋玉树:出自《世说新语》,比喻人才被埋没。
  • 奠生刍:出自《左传》,指祭祀时用的生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蔡公南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蔡公南的哀悼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蔡公南去世后所作,蔡公南是一位有才能的地方官,但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诗中,“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描绘了蔡公南清廉的政治风格和对懦弱者的激励,而“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则表达了对蔡公南被埋没的同情和无人祭祀的悲哀。后两句“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和“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则进一步强调了蔡公南的寿命不长,但留下了有才华的后代,以及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描绘了蔡公南清廉的政治风格和对懦弱者的激励。
  2. 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表达了对蔡公南被埋没的同情和无人祭祀的悲哀。
  3. 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强调了蔡公南的寿命不长,但留下了有才华的后代。
  4. 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表达了蔡公南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埋玉树”比喻人才被埋没。
  • 对仗:“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中的“膴政”与“清风”,“渐遐俗”与“律懦夫”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和对清廉政治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呼吁社会重视人才,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膴政:良好的政治。
  • 清风:清廉的风气。
  • 埋玉树:比喻人才被埋没。
  • 奠生刍:祭祀时用的生刍,这里指祭祀。
  • 二雏:两个有才华的子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埋玉树”比喻什么? A. 人才被埋没 B. 树木被埋没 C. 玉器被埋没 D. 石头被埋没

  2. 诗中“奠生刍”出自哪个典故? A. 《世说新语》 B. 《左传》 C. 《史记》 D. 《汉书》

  3. 诗中“赋寿无三甲”中的“三甲”指什么? A. 八十岁 B. 七十岁 C. 六十岁 D. 五十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的《蜀相》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挽蔡公南别驾二首》与杜甫的《蜀相》都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公度诗集》
  • 《世说新语》
  • 《左传》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 其三 上令狐舍人 赠商山东于岭僧 落第 送振武将军 徐德原司丞隐居 题卢元佐所藏江山图 次叶楚芳见寄韵 题陆滨村舍壁 苕川夜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简惰 习焉不觉 包含浆的成语 汗青头白 大肆铺张 走字旁的字 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角貒 短歌行 村夫野老 顽福 切中要害 包含邛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髟字旁的字 不经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