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6:31
原文展示:
夕阳低欲尽,春浅色萧萧。暝色催归牧,炊烟向晚樵。疏星临水际,远火隔村桥。黯黯柴门夜,栖鸦对寂寥。
白话文翻译:
夕阳即将沉没,春日的色彩显得淡薄而凄凉。暮色催促着牧人归家,炊烟袅袅升起,迎接晚归的樵夫。稀疏的星星倒映在水面上,远处的灯火隔着村桥隐约可见。柴门在夜色中显得黯淡,乌鸦栖息,对着寂静的夜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宿东鲁父居二首 其一》描绘了作者在东鲁(今山东一带)父亲居所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张耒因官场失意,回到东鲁父亲的居所,寻找心灵的慰藉。诗中通过对夕阳、春色、暮色、炊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傍晚的宁静画面。夕阳、春色、暮色、炊烟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诗中的“暝色催归牧”和“炊烟向晚樵”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而“疏星临水际”和“远火隔村桥”则增添了一丝幽远和神秘感。最后两句“黯黯柴门夜,栖鸦对寂寥”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亲情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暝色催归牧”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牧人归家 B. 樵夫归家 C. 渔夫归家 D. 农夫归家
诗中的“疏星临水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黯黯柴门夜”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孤寂 D. 宁静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