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29
原文展示:
长城 罗邺 〔唐代〕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时没有德行来统治天下,大规模修建长城只是徒劳,它将永远存在。过度征用百姓来防御边塞,却不知道战争的刀剑已经在中原兴起。珍贵的宝物很快就被用来陪葬,国家的社稷又怎能保护子孙后代呢?投降的敌人至今还在诉说,冤屈的声音夜夜在城墙根下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批评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罗邺对当时统治者无德行、过度征用百姓修建长城的批评,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长城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无德行、过度征用百姓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当时无德御乾坤”直接批评了统治者的无能,而“广筑徒劳万古存”则表达了对长城修建的徒劳无功的看法。后两句“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揭示了统治者只顾边防,却忽视了内乱的危机。最后两句“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则通过投降敌人的诉说,传达了百姓的冤屈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统治者无德行、过度征用百姓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长城这一象征,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无德”指的是什么? A. 统治者缺乏德行 B. 百姓缺乏德行 C. 长城缺乏德行 答案:A
诗中“血刃”比喻什么? A. 战争的刀剑 B. 长城的防御 C. 国家的财富 答案:A
诗中“冤声夜夜傍城根”表达了什么? A. 百姓的冤屈 B. 长城的坚固 C. 国家的繁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